屏幕边缘的提示框还在闪烁,林晚盯着那行“检测到微弱信号注入”的文字,指尖悬在操作键上方。她没有点下去。
太阳穴的胀痛一阵比一阵重,刚才连续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已经耗尽了她的精神力。今天不能再用了。
她收回手,转身走向右侧的舆情监控面板。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正不断滚动,热词云图缓慢旋转,几个关键词反复跳动:“稳定”、“守护”、“他们彻夜未眠”。
苏悦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轻轻放在主控台边沿。“你还没吃东西。”她说。
林晚点头,没说话。她调出过去十二小时的舆论分布图,放大某个区域。几十个看似独立的自媒体账号,在相近时间段发布了结构相似的内容,关键词排列方式高度一致。
“这不是自然传播。”她低声说。
市场团队负责人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我们刚做完初步关联分析,这些账号背后有共同的资金流向,虽然经过多层跳转,但源头都指向一个离岸注册的媒体公司。”
林晚抬眼。“查不到实际控制人?”
“暂时不能确认身份,但技术手段显示,他们的内容分发系统和上次攻击时使用的指令协议有部分特征重合。”
林晚沉默几秒,随即按下通讯键。“把所有标注为‘民间观察类’的账号全部归档,做图谱追踪。我要知道每一句话是从哪里开始传出来的。”
“可是主流平台那边……”对方犹豫了一下,“几家大媒体还是按兵不动,他们说要等官方通报。”
“那就让他们等。”林晚打断,“我们不靠他们发声。”
她站直身体,转向会议室方向。“召集市场组核心成员,十分钟后开会。”
会议室内灯光亮起,六名团队骨干陆续就位。林晚站在投影屏前,手指划过画面。
“我们现在面对的不只是谣言。”她说,“是有人在系统性地制造怀疑。他们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崩溃,而是让普通人不再相信任何解释。”
没人说话。
她逐一看着每个人的面孔,然后凝视坐在中间的负责人双眼。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一瞬间,她看到对方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家人收到恐吓短信,孩子学校门口出现陌生车辆。他没上报,怕影响团队士气。
林晚移开视线,语气不变。“接下来我们要换打法。”
她调出新的方案页。“第一阶段,发布纪实短片,用真实救援记录说话。第二阶段,联合学术机构出具白皮书,建立专业可信度。第三阶段,发动市民自述经历,让普通人成为讲述者。”
“标题定为《他们彻夜未眠》。”她补充,“明天上午九点,全渠道上线。”
“如果被攻击呢?”有人问,“上次视频发布后,半小时内就被刷了几万条负面评论。”
“这次不一样。”林晚说,“我们不再只讲结果,我们要让人看到过程。看到设备怎么调试,看到技术人员通宵修改参数,看到每一个决定背后的权衡。”
她看向苏悦。“你负责收集一线人员的工作片段,不要剪辑美化,原始素材就行。”
苏悦点头。“已经有几个同事愿意出镜了。还有人发来了值班时拍的照片。”
“好。”林晚说,“把这些真实的东西放出去。不怕暴露疲惫,不怕展示压力。公众需要看到的是人,不是神。”
会议结束,团队迅速行动。林晚回到主控台前,再次查看舆情数据。
十分钟内,新增两千条互动,多数来自社区群组和本地论坛。一条关于“电网维修员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的帖子开始升温。
她调出另一组监控窗口,发现那些高频联动的账号正在快速反应,试图用新话题冲淡热度。但他们动作太整齐,反而暴露了组织性。
林晚记下几个关键ID,标记为后续追查目标。
苏悦送来盒饭,摆在她手边。“先吃点东西吧。”
林晚摇头。“等会儿。”
她打开内部通讯系统,接通科研团队。“你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新系统还在测试运行,压制效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对面声音很稳,“但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每次成功拦截后,都会留下一段极低频信号残余,像是某种标记。”
“先保留数据,不要处理。”林晚说,“等我明天再看。”
“你今天是不是……”
“我知道限度。”她挂断通讯。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傍晚七点,第一支短片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