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声在门外停下,紧接着是门锁轻响。林晚没有抬头,手指依旧搭在主控台边缘,目光锁定屏幕上那条中断的波形线。门滑开,一名调查小组成员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银灰色的数据盒。
“这是刚从东区中继站提取的日志备份。”他把盒子放在桌上,“我们比对了三次信号特征,确认不是系统误报。”
林晚伸手接过,插入终端接口。屏幕闪了一下,跳出一串加密文件夹。她输入权限码,第一份资料展开——是一段面部识别匹配报告。三张不同角度的照片并列排开,分别来自城南、西区和北环的监控画面。系统标注着同一行字:目标人物身份关联度98.6%,注册信息指向匿名实体“深维联合体”。
她抬眼看向来人。“你们查到了什么?”
“这三人用的通讯设备都绑定了同一个离岸服务器节点。”对方语速平稳,“注册时间相差不到十分钟,使用的身份信息虽不同,但生物特征校验显示为同一批训练模式。背后有统一操作者。”
林晚点了下头,调出主控屏的会议通道。“通知苏悦和其他负责人,十分钟后接入安全频道。这个消息先不往下传。”
数据员点头离开。林晚盯着“深维联合体”四个字看了几秒,手指划过屏幕,将整个档案移入独立加密区。她按下通讯键,低声说:“启动隔离协议,所有外联端口切换至镜像系统。”
不到十分钟,视频窗口一个个亮起。苏悦的脸出现在左上角,身后是她的工作台。其他人陆续接通,没人说话。林晚等最后一个人上线,才开口。
“我们现在掌握了一个名字。”她把刚才那份报告投到共享屏上,“过去几天干扰我们的,不是一个散兵游卒,也不是偶然的技术漏洞。是一个组织。”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技术组负责人皱眉:“这种名字能查到源头吗?很多地下团体都喜欢起这种虚的称号。”
“重点不是名字。”林晚说,“是行动模式。他们测试我们的反应速度,观察我们的决策流程,甚至故意留下痕迹让我们追查。这不是破坏,是评估。”
苏悦看着屏幕上的信息链路图,忽然问:“他们为什么要暴露自己?”
“不是他们想暴露。”林晚回答,“是我们逼出来的。上次信号注入太急,留下了一段未加密的跳转路径。调查组顺着这条线反向追踪,才挖出这个注册实体。”
法务代表声音低了些:“如果这是个诱饵呢?故意放点假线索,引我们往错误方向走。”
林晚闭上眼。她集中精神,依次扫过每个参会者的脸。苏悦心里有些不安,但她相信目前的判断;技术组长怀疑情报的完整性,但也意识到必须做出应对;法务代表确实累了,最近连轴转让他更倾向于保守策略。
她睁开眼,没有解释真假与否。她只是把时间轴重新拉出来,从三天前开始播放。每一条异常记录都被标红:信号干扰、监控离线、资金波动、舆论攻击……一条接一条,节奏稳定,间隔精确。
“你们看这些时间点。”她说,“每一次动作之间,差六小时整。误差不超过四分钟。这不是随机试探,是标准作业流程。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而且一直在运行。”
房间里没人再质疑。
林晚继续说:“不管‘深维联合体’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对手是有架构的。不是临时团伙,不是个人行为。他们有计划,有资源,有能力同时在多个层面发动攻击。”
苏悦咬了下嘴唇。“那下一步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被动防着。”
“不能再只守。”林晚说,“从现在起,我们要主动查清楚这个组织是怎么运作的。”
她调出人力分布图。“调查组还有两名轮休成员可以召回。我建议立刻归队。另外,压缩非核心岗位的值班周期,腾出人手支援追踪任务。”
技术组长犹豫了一下:“可如果我们分兵去查这个组织,现有的防御体系会不会出空档?”
“会。”林晚承认,“但我们已经没得选。他们既然敢露名字,说明已经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我们不动,只会被一步步逼到死角。”
她顿了顿,看着所有人。“所以我决定,把‘深维联合体’列为S级关注对象。调查组负责追它的人员网络和活动轨迹;科研组暂停主动探测,但要把所有异常能量波动的时间点记录下来,尤其是和这个组织活动重合的部分;市场组留意任何提到这个名字的舆论苗头,哪怕只是一个代号。”
她说完,没人立刻回应。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件事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