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把存储设备从读卡器里取出来,屏幕上的数据已经全部导入内网。她没有立刻关闭窗口,而是盯着最后一条记录停顿了几秒。时间对得上,地点也吻合,但还差一步——必须有人亲眼看见。
她按下通讯键,接通调查小组负责人。
“东西收到了。”那边声音压得很低,“我们马上分三组出发。”
“记住,不要靠近主楼,也不要试图拍下内部情况。”林晚说,“你们的任务是追踪那辆货车,查清它进出的时间、路线,还有地下车库的具体位置。”
“明白。我们会用市政巡察的身份做掩护。”
通话结束,林晚调出城市地图,在控股公司周边划出三个观察点。她知道对方有反侦察能力,上次派去的线人失踪了,连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出。这一次不能再走漏风声。
两小时后,第一段编码日志传回。信号断续,只有几行字符,但林晚看懂了意思:厢式货车每晚十一点四十五进入B3层车库,清晨五点离开,车身无标识,但右前灯罩有裂痕。
她把信息同步给分析组,同时让技术端接入附近商铺的监控系统。画面碎片很多,角度也不完整,但她需要的是拼图,不是全貌。
深夜三点,第二条消息抵达。这次是一张模糊的照片,拍摄角度是从对面写字楼高层斜拍下去的。车尾门打开了一角,能看到里面堆着金属箱体,侧面印着一行小字,被遮住了一半。
林晚放大图像,反复调整对比度。那不是普通货箱,边角有散热孔和接口槽,更像是服务器机架。她立刻调出联盟过去两个月遭遇的技术干扰波形图,逐一对比特征参数。
匹配度超过百分之八十。
她坐直身体,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如果对方真的在本地搭建攻击节点,那就意味着他们不再依赖远程操控,可以随时发动精准打击。而联盟的防御系统还在修复旧链路,根本来不及应对这种变化。
她重新打开通讯频道,只发了一条指令:“继续盯住货车,重点记录载重变化和停留时长。一旦发现新设备运入,立即上报。”
接下来的十二个小时里,调查小组陆续传回更多细节。货车今晚多停留了四十分钟,离开时底盘明显下沉,说明装载了更重的物品。同时,周边三座基站出现了短暂信号衰减,持续时间与车辆停留时段完全一致。
林晚把这些信息全部归档,标记为“异常行为叠加”。她没动用第三次“心灵洞察之镜”,现在还不是时候。
第二天上午九点,调查组长亲自回到总部。他走进副控室,把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交给技术人员,然后走向主控台。
林晚正在查看最新汇总报告,抬头看了他一眼。
“我们找到了门牌号。”他说,“B3层最里面那个房间,编号072。门口装了独立供电箱,外接两条粗电缆,通往地下管道井。”
林晚点头,“有没有拍到人员进出?”
“没有。整个区域只有货车能进,安保级别很高。但我们拍到了车牌尾号——D6K。”
她立刻调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输入尾号进行模糊匹配。系统跳出三条结果,其中一辆登记在某物流公司名下,但该公司三个月前已注销营业执照。
“这不是运输任务。”她说,“是设备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