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诡辩论(1 / 2)

应天府的暑气裹着蝉鸣漫进茶楼,朱标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蟒纹袖口扫过红木桌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盯着朱郴手中青瓷药罐,喉结动了动:“你当真要五百两?这不过是几味草药熬制的膏方。“

朱郴垂眸转动手中茶盏,青瓷表面映出朱标紧绷的下颌线:“太子殿下,此药能解热毒痈疽,前日城西李员外千金便是用了半罐,三日便消了满脸红疹。“他忽然抬眼,目光扫过朱标腰间暗纹玉带,“您若不信,大可派人去查。“

空气凝滞片刻,朱标突然笑出声,伸手招来身后护卫。青铜护甲碰撞声中,四个沉甸甸的银锭被拍在桌上,五十两一锭的官银泛着冷光,在日影里折射出细碎的芒。“二百两现银。“他又从袖中抽出一沓淡青色纸张,指尖捻开时带起轻微的“沙沙“响,“三百贯宝钞,够了吧?“

朱郴的目光落在那捆大明宝钞上。今年刚发行的纸币边角还带着裁切的毛边,票面印着龙纹与“大明通行宝钞“的墨字,油墨未干的气息混着纸张特有的草木香。他下意识抿了抿唇,这玩意儿日后会贬值得厉害——可此刻宝钞崭新,洪武八年的市面上,一贯确能当一两银子使。

“太子殿下好大手笔。“朱郴指尖拂过宝钞表面凸起的印纹,触感粗糙却带着新物特有的硬挺,“只是这宝钞...百姓们怕是还不太敢用。“

朱标闻言挑眉,将药罐往自己身前推了推,玉带扣撞在桌沿发出轻响:“本太子就是要带头用。“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宝钞轻便易携,日后商贸往来必然便利。你且收着,上元县若有人敢拒收,报上本太子名号。“

茶楼外突然传来小贩的叫卖声,拖着长音的“冰镇酸梅汤“混着马蹄声由远及近。朱郴将银锭收入锦袋,宝钞叠整齐时特意抚平褶皱——虽然心里对这纸币的未来存疑,但洪武朝的律法容不得他拒绝。指尖触到宝钞边缘微微发涩的质地,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夜,在书斋里听先生讲前朝交子的兴衰。

“殿下既信得过,在下便却之不恭了。“朱郴抱拳行礼,余光瞥见朱标腰间玉佩上滴落的汗珠,在锦缎上洇出深色痕迹。应天府的盛夏炽热难耐,或许这药真能派上用场。

待朱标一行人离去,朱郴展开宝钞对着阳光细看。透光处能看见隐隐的暗纹,这防伪手段倒是精巧。只是他知道,当库房里的印钞机日夜不停转动,当越来越多的宝钞涌入市场,这看似精美的纸张,终将变成无人问津的废纸。不过此刻,他将宝钞与银锭仔细收好,起身时带起一阵穿堂风,吹得桌上的茶盏轻轻摇晃。

茶楼内蒸腾的暑气裹着龙井茶香,朱郴摩挲着手中崭新的大明宝钞,纸张边缘微微发涩的触感让他心头泛起隐忧。只要自己加紧时间用出去就好了,他在心底盘算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又落在那淡青色的纸面上。

朱标将茶盏搁在紫檀木几上,清脆的碰撞声打断了朱郴的思绪。这位东宫太子微微前倾身体,蟒袍上的金线绣纹在阳光下流转,“怎么了朱老弟,觉得这宝钞不好?“他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却暗含探究之意。

朱郴轻笑着耸耸肩,折扇在掌心转了个漂亮的弧度:“东西是好东西,轻便易携,交易起来比银锭方便多了。“他故意停顿片刻,看着朱标眉间微不可察地蹙起,才慢悠悠续道,“就怕印这东西的人不懂瞎来,把这好东西给弄得乱七八糟。“

这话成功勾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坐在朱标身侧的朱樉放下啃了一半的蜜饯,朱棡摩挲着腰间玉佩的动作也停了下来,连素来沉稳的朱棣都不自觉往前倾了倾身子。他们对这轻飘飘的纸钞本就心存疑虑,王府库房里那几捆宝钞,不过是应付差事的摆设。

朱标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兴味:“怎么说?“他端起茶盏轻抿,茶汤的热气氤氲了镜片后的目光。

朱郴扫过几人各异的神色,心中已然明了。眼前这位未来储君,看似随意的交易背后,怕是藏着探查民情的深意。窗外蝉鸣聒噪,他却感到一阵莫名的畅快,指尖无意识叩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

“尹兄觉得宝钞和金银当真同价值吗?“朱郴忽然反问,折扇“唰“地展开,扇面上的墨竹图随着动作微微晃动。

朱标闻言陷入沉思,茶盏在指尖缓缓转动,倒映出他紧锁的眉峰。良久,他摇头道:“不同,一贯宝钞之所以和一两银子等同是因为朝廷如此规定。“他顿了顿,看着手中晃动的茶汤,“否则一张纸张哪里值一两银子?“

“那朱兄以为百姓为何要遵循朝廷的规定,认定一贯宝钞就值一两银子?“朱郴似笑非笑,目光如炬地盯着朱标。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朱樉啃蜜饯的动作僵在半空,朱棡摩挲玉佩的手指也停了下来。朱标张了张嘴,想说“法定如此,百姓不得不从“,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忽然意识到,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答案,实则不堪推敲。

朱郴见状展颜一笑,折扇重重敲在掌心,发出清脆的声响:“因为百姓相信的是朝廷信誉,而宝钞贩卖的也是朝廷信誉。“他起身走到窗边,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宝钞上,映出龙纹暗记的斑驳光影,“就像这纸钞上的印鉴,若朝廷能始终如一,百姓自然愿意用真金白银换这薄纸;可若是...“

他故意拖长尾音,目光扫过众人骤然凝重的神色。朱标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朱棣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而朱樉已经完全放下了手中的蜜饯。

“若是朝廷失信于民?“朱标接话道,声音不自觉放低。

“不错。“朱郴转身,阳光为他勾勒出金边,“一旦宝钞滥发,百姓手中的财富就会像这杯中的茶,看似满满当当,实则越来越淡。“他端起早已凉透的茶盏,仰头一饮而尽,“到那时,莫说一两银子,怕是十贯宝钞都换不来一斗米。“

茶楼外突然传来小贩的叫卖声,混着马蹄踏过青石板的声响,却掩盖不住屋内沉重的呼吸。朱标凝视着手中的宝钞,仿佛第一次看清这张薄纸背后的分量。他突然轻笑出声:“朱老弟这番话,倒是让本太子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