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迁都大典前夕(1 / 2)

十日转瞬而过。

自从夏浩一言定下迁都大典之期,朝廷上下便如同一台庞大而精密的神机齿轮,轰然运转起来。

九天雷霆般的号令,从承天宫层层传下,直抵城中每一条街巷,每一户人家,整个夏京,仿佛瞬息间被点燃了一把火。

礼部诸官最是忙碌,他们是大典的主持者。

自那一日离开金銮殿,礼部尚书便带着群臣彻夜不眠,翻阅古籍、典册,追溯三千年帝王迁都大典的记载,务求做到一丝不苟。

书案堆得比人还高,烛火燃尽又添,学士们面色苍白,眼中却燃着炽烈的光。

“祭天告祖的祭文,需以五龙文笔书写,字字昂扬,令天地鬼神闻之而动!”

“帝登坛之时,鼓钟齐鸣三百六十响,需与天星交应!”

“典仪不可有失,须以龙旌凤幡为前导,方显皇朝气象!”

每一条议定,都被反复推敲,既合天理,又顺祖制。

纸卷飞扬,宛如金龙盘旋,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肃穆的气息。

翰林院更是彻夜不息,诸多学士挥毫泼墨,书写大典所需的诏书、祭文,笔锋落处,仿佛金光烙印在宣纸之上,字里行间透着帝国的威仪与盛世的气象。

夜风吹过,灯火摇曳,那些墨迹似乎随风而动,化作隐隐的龙影、凤纹,若隐若现。

工部则在城中大张旗鼓。

无数工匠如潮水般奔走在夏京的大街小巷,白日里敲击声如雷,夜间火光冲天。

承天宫前,耸立起一座足有九十九级的云玉祭坛,玉石堆砌,金线镶边,远远望去,宛如一座金光闪烁的仙山。

宫墙上悬挂的幡旗,被特意以朱雀羽毛和金丝绣制,迎风招展,如同神鸟振翼。

城门前,两根擎天金柱直入云霄,上面缠绕的龙纹似乎活了过来,夜间常有人见其在月光下轻轻游动,口吐灵息。

街道两旁,工匠们布设彩楼,楼阁悬挂水晶灯珠,点亮时如同星辰坠落人间。

青石板路重新铺设,石面被打磨得平滑如镜,映照着行人的影子,如同行走在星河之上。

兵部的动静更是震撼人心。

十日之内,城中五十万甲士日夜巡逻夏京。

每一声号角吹响,仿佛雷霆轰鸣,震得宫阙颤抖。

甲士们身披玄铁重铠,手执龙纹长戟,杀气冲天,隐隐汇聚成一片血色云霓,笼罩在夏京上空。

“迁都大典,乃我大夏立威之日,绝不可有丝毫闪失!”

将军铁骑怒吼,声音如雷贯耳。

无数军士齐声应和,杀伐之气直冲九霄。夜间的操练声震彻长空,犹如万兽齐吼,连群山都在轰鸣。

百姓听得心惊,却又心生无比的踏实与自豪。

禁军更是昼夜巡逻,刀枪寒芒映照星辰。

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坊市,都有精锐把守,绝不容许一丝异动。暗中,更有玄甲死士潜行阴影,杀机暗藏,宛如无形的利刃,守护着帝都的安宁。

户部与太仓则是另一番景象。

无数车马自四方郡县而来,载着贡品、奇珍、粮秣,汇聚入夏京。

灵石、圣晶堆积如山,高阶法宝闪烁灵光,满城尽是财富的气息。

“快!将这些西域进贡来的火玉搬入内库!”

“南海灵香不可受潮,务必安置妥当!”

“此乃东荒供奉的青龙角,须入典藏,以显皇朝威仪!”

喊声不绝,仿佛财富之流奔涌不息,化作光辉,映照大夏国运。

百姓所见,皆惊叹于帝国底蕴之深厚,暗道:大夏果真天命所归,盛世无双。

而在这场浩大的筹备中,百姓同样热情似火。

街道巷尾,家家户户悬挂红绸与灯笼,孩童们舞龙舞狮,追逐嬉闹。商贾则趁机设下盛市,贩卖彩幡、香烛、琉璃盏,叫卖声与欢笑声交织,宛如一曲盛世的乐章。

“十日之后,陛下亲登祭坛!”

“到时我们也能在街上观礼,见证我大夏圣朝新都!”

人们谈论声不断,眉宇间皆是骄傲与期待。有人甚至提前将自家门口扫得干干净净,铺上青石与彩花,只为在大典那日,迎来帝王车驾时能显出体面。

夜幕降临,夏京城却越发热闹。酒肆灯火通明,文人墨客高声吟诵《颂夏诗》,豪气冲天;市井之中,艺人表演百戏,杂耍、说书、舞剑,应者如云。

远远望去,整个夏京如同一座不眠之城,被万千灯火点亮,与天上星河交相辉映。

这十日里,夏京犹如一座沉睡的巨龙,逐渐苏醒,龙鳞熠熠生辉,龙息蒸腾,直冲九天。

城头上,士兵们整肃甲胄,寒光映照天穹;宫阙内,群臣彻夜伏案,笔落惊鸿;坊市中,百姓欢笑盈门,热烈如火。

整座帝都上下,无论尊卑,皆被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典之中。

迁都大典,已不仅仅是一场礼仪,它像是天地间的一次洗礼,一次昭示,昭告大夏的命运将翻开新的篇章。

而在这滚滚人潮、炽烈气息的背后,仿佛有更深沉的力量在暗中酝酿。

苍穹之上,隐隐有雷鸣在酝酿,紫气东来,龙影翻腾。那是天意在注视,仿佛等待着十日之后,那震彻古今的恢宏一刻。

十日之期,将至。

大夏上下,万众屏息。

只待那一声震天的鼓响,迁都大典,便将如洪流般奔涌而出,席卷九天十地。

自举办迁都大典的圣旨颁发至大夏全境后,无数子民都乘坐传送阵前往夏京城观礼。

原本井然有序的传送阵,在这一日却几乎被挤得水泄不通。

各地子民与修士们蜂拥而至,仿佛要将整个夏京城挤爆。

街巷间早已人潮涌动,城门之外更是连成了黑压压的一片,数之不尽的队伍蜿蜒至数十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