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 山海搜神(141)(2 / 2)

三人顺着石阶往山上爬,越往上越难走:一会儿是能冻裂骨头的寒风,沈璞赶紧抹些烛龙膏在身上,暖意立刻散开;一会儿是喷溅的火星,阿蛮用铜叉挑着湿布挡开。楚昭则时刻盯着竹简,突然喊道:“小心!前面是‘鼓妖’!”

话音刚落,石阶尽头窜出个怪物,人身龙首,手里举着面巨鼓,正是烛龙之子鼓的怨灵——传说鼓被处死于钟山之东,怨气不散便成了妖。鼓妖一敲鼓,山风瞬间变得狂暴,石块从山上滚下来。阿蛮举着铜叉冲过去,却被鼓风掀飞,沈璞赶紧抛出烛龙佩,赤光缠住鼓妖的鼓槌,楚昭趁机掏出竹简,念起《大荒北经》里的驱邪文:“钟山之神,烛阴是名,呼风唤雨,镇妖平宁!”

鼓妖的动作突然僵住,像是想起了什么,巨鼓“砰”地碎了,它的身影也渐渐消散。“是烛龙的神力!”沈璞捡起烛龙佩,赤珠的光更亮了。

爬到山巅,眼前的景象让三人倒吸一口凉气:巨大的照冥台中央,嵌着颗拳头大的赤红色珠子,正是火精,珠子周围刻着黑色符文,符文里渗出黑气,顺着锁链缠向台后的烛龙。那钟山山神果然如传说中那般“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双目竖着闭合,正是“直目正乘”的模样,锁链深深嵌进它的鳞片,蛇身已经泛出灰败的颜色。

照冥台周围站着十几个黑衣人,玄幽客背对着他们,穿着绣着星象的黑袍,手里握着根骨杖。“来得正好。”玄幽客转过身,脸上戴着青铜面具,“沈家人的抱璞气,刚好能帮我彻底炼化火精。”

“你疯了!”楚昭怒喝,“烛龙掌时序,没了它,天下会寒夏颠倒,昼夜不分!”玄幽客冷笑一声,骨杖指向烛龙:“这老龙守了万年时序,早就该换了。等我用它的火精和灵脉炼出‘时序珠’,想让昼长就昼长,想让冬暖就冬暖,这才是真正的‘天命’!”

他举起骨杖,照冥台的符文突然发光,黑气顺着锁链往烛龙身体里钻,烛龙发出痛苦的嘶吼,蛇身剧烈扭动,山巅的岩浆和寒冰同时喷发。沈璞赶紧掏出烛龙佩,赤珠的光射向锁链,却被符文挡住。“得先破邪阵!”楚昭喊道,“阵眼在火精四周的四个符文柱!”

阿蛮立刻举起铜叉,朝着最近的符文柱冲过去,黑衣人纷纷拔剑阻拦。沈璞和楚昭趁机绕到另一侧,烛龙佩的赤光不断冲击符文,却始终破不开。玄幽客见状,骨杖一挥,几道黑气射向沈璞:“卞和当年献玉被砍足,你们沈家守玉的命,本就是笑话!”

这话戳中了沈璞的痛处,他想起宗谱里记载的先祖苦难,又看了看痛苦的烛龙,突然握紧烛龙佩,朝着火精冲过去。“阿璞!”楚昭想拉他,却晚了一步。沈璞纵身跳上照冥台,把烛龙佩按在火精上,又掏出腰间的匕首,划破手掌,鲜血顺着玉佩流进火精:“卞和抱璞,非为名利,为的是守玉之真!沈家守佩,非为天命,为的是护世之序!”

鲜血与抱璞气交融,烛龙佩突然发出万丈红光,赤珠射出血色光柱,瞬间冲破了符文的黑气。火精“嗡”地一声震起来,挣脱符文的束缚,朝着烛龙飞去,钻进它竖着的双目里。烛龙猛地睁开眼,纵目赤红如焰,它“呼”地吐出一口气,暖流席卷山巅,寒冰瞬间融化;又“吹”出一口冷气,岩浆立刻凝固。锁链在红光中寸寸断裂,烛龙舒展蛇身,千里长躯绕着章尾山盘旋,发出震彻天地的龙吟。

玄幽客的面具在龙吟中碎裂,他惊恐地后退:“不可能!时序怎么能违逆!”烛龙低下头,蛇眼盯着玄幽客,轻轻一息,狂风卷起黑衣人,扔出了山巅。玄幽客想逃,却被烛龙膏凝成的冰困住,动弹不得。

山巅的红光渐渐散去,烛龙的蛇身慢慢缩小,最终变成丈余长,盘在照冥台上。它的蛇头蹭了蹭沈璞的手,眼里的红光柔和下来。楚昭赶紧翻开竹简,记录下这一幕:“章尾山烛龙,为玄幽客所困,沈氏后人以抱璞气救之,时序复归,山灵安宁。”

阿蛮笑着跑过来,手里提着只凫徯:“这些凶鸟都被烛龙的气震晕了,以后再也不会有战乱了!”沈璞看着怀里的烛龙佩,赤珠恢复了温润的光泽,他突然明白,这玉佩从来不是束缚,而是传承——像卞和的忠贞,像烛龙的守护,像所有守序者的勇气。

下山时,烛龙村的村民都从避寒洞走了出来,老婆婆捧着新熬的烛龙膏,非要塞给他们。蠃鱼在山脚下的水里游弋,翅膀泛着银蓝光,像是在送别。沈璞回头望了眼章尾山,烛龙的身影隐在云雾中,只露出一双纵目,静静地注视着大地。

楚昭拍了拍他的肩膀,竹简上又添了一行字:“沈璞、楚昭、阿蛮,携烛龙佩,破玄幽客之谋,复时序之常。闻南方苍梧之野有异动,丹穴山鸾鸟悲鸣,似有‘夺羽人’窃其灵羽,三人一兽,将赴苍梧。”

沈璞把烛龙膏收进行囊,揣好烛龙佩,跟着楚昭和阿蛮往南方走。路上的景色渐渐恢复了盛夏的模样,稻田里的禾苗青翠欲滴,河水潺潺流淌。阿蛮哼着渔歌,楚昭翻着竹简,沈璞摸着胸口的玉佩,突然觉得,所谓“搜神”,从来不是寻找神迹,而是守护那些藏在传说里的正义与温情。就像卞和的玉,烛龙的火,还有他们手里的勇气,都会在时光里,慢慢写成新的传奇。

苍梧的风裹着桂花香,却吹不散丹穴山方向传来的悲鸣。沈璞走在官道上,怀里的烛龙佩突然泛起微光,赤珠映着路边掉落的羽毛——那羽毛赤红如焰,尾端泛着金芒,轻轻一碰,竟有细碎的灵气顺着指尖游走。“是鸾鸟的灵羽。”楚昭蹲下身,小心翼翼捡起羽毛,竹简上的《南山经》记载突然亮起:“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而鸾鸟者,凤之佐也,灵羽能润万物,鸣则天下安宁。”

阿蛮握着铜叉,耳尖动了动:“这悲鸣不对劲,像是受了伤,还带着慌。”她从小在山林里长大,对鸟兽的声音格外敏感,说着就往丹穴山方向走,“咱们快些,晚了怕是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