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百草堂之番茄花(1 / 2)

番茄花解夏瘟

清光绪二十七年的夏天,南方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连着半个月没歇脚。清溪镇外的河水涨得漫过了堤岸,镇里的土路踩上去能陷到脚踝,空气中满是潮湿的霉味。惠民药铺的木门从早到晚都敞着,药香混着熬药的热气飘到街对面,却压不住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王宁站在柜台后,指尖捻着最后一点金银花,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穿着件浆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领口沾着圈淡淡的药渍——那是今早给病人喂药时溅上的。作为百草堂的第七代传人,他掌勺惠民药铺已有十年,从未见过这般棘手的瘟疫。入夏先是连阴雨,后又突然暴晴,日头毒得能晒裂石板,镇上的人接二连三倒下,症状竟都一样:口干得像吞了火炭,咽喉肿得咽不下粥,有的下肢还肿得发亮,一按一个坑。

“掌柜的,连翘也见底了。”药柜后的王雪探出头,小姑娘梳着双丫髻,发梢别着朵晒干的薄荷,手里捧着个空了的陶罐。她是王宁的妹妹,三年前从乡下投奔来,如今已能熟练地分拣药材,只是眼下看着空陶罐,眼圈有点发红,“方才李阿婆来抓药,说她孙子肿得连鞋都穿不上了,哭着要喝水,可喝多少都不管用……”

王宁还没应声,里屋的门帘“哗啦”一声被掀开,张娜端着个冒着热气的砂锅走出来。她绾着发髻,鬓边插着支银簪,围裙上沾了不少褐色的药汁,额角沁着细汗:“又熬好了两锅,先给最严重的那几家送去。”她把砂锅放在柜台上,瞥见王宁手里的金银花,声音低了些,“实在不行,要不要……去济世堂问问?”

这话刚出口,门外就传来一阵脚步声,两个穿着短打的汉子堵在了门口,为首的那人三角眼,嘴角叼着根烟卷,正是孙玉国的手下刘二。他斜靠在门框上,打量着药铺里挤满的病人,语气带着挑衅:“王掌柜,我家孙掌柜说了,你要是肯把西街的生意让出来,他愿意匀你五十斤金银花、三十斤连翘。不然啊,这清溪镇的药材,你一粒也别想拿到。”

王宁放下手里的药材,走到刘二面前,眼神沉得像浸了水的青石:“孙玉国这是趁火打劫。药材是用来救命的,不是他用来抢地盘的筹码。你回去告诉他,我王宁就是把药铺拆了,也绝不会做这种亏心事。”

刘二“嗤”了一声,吐掉烟卷用脚碾灭:“王掌柜,你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这瘟疫要是再拖几天,镇上的人还能活几个?到时候你惠民药铺,可就成了‘害民药铺’了!”说罢,他带着手下扬长而去,留下满屋子病人的窃窃私语,有人开始小声啜泣,有人则焦虑地盯着空了的药柜。

王宁转过身,看着满屋子期盼的眼神,深吸了口气:“大家放心,我王宁就算走遍千山万水,也一定能找到解药。”他走到里屋,从抽屉里取出一本泛黄的《植物名实图考》,指尖在书页上摩挲着,目光落在“番茄”那一页——上面写着“酸甘,微寒,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只是这番茄原产于西洋,镇上人种来多是当果腹的菜,从未有人用过它的花入药,眼下实在没了办法,或许这不起眼的小花,能成救命的希望?

“婉儿呢?”王宁突然想起什么,抬头问张娜。

“一早天没亮就出去了,说要去镇外的山里找找有没有能用的草药。”张娜擦了擦汗,“临走前还说,要是找不到,就去邻镇的菜园看看,说不定能有意外发现。”

王宁点点头,把《植物名实图考》揣进怀里,拿起墙角的药筐:“我也出去看看,你和雪儿照看好药铺,要是婉儿回来了,让她立刻去找我。”说罢,他掀开帘子走进烈日里,阳光刺眼得让他眯起了眼,远处的菜园里,一片金黄的番茄花在风中摇曳,像星星点点的火苗,在这绝望的瘟疫里,透着一丝微弱的希望。

林婉儿的青布裙角沾着泥点,裤脚被山间的荆棘勾出了细毛边。她背着的采药篓里,只躺着几株蔫蔫的薄荷和蒲公英,这已是她在镇外山林里奔波的第三个时辰。日头爬得越来越高,晒得她额头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淌,落在脖颈的药囊上——那是王宁亲手给她缝的,里面装着驱蚊的艾草和提神的佩兰,此刻却压得她肩头发沉。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林婉儿坐在一块青石上,掏出腰间的水囊抿了一口,目光扫过远处的田埂。清溪镇外的菜园连成一片,只是连日雨涝加暴晒,不少蔬菜都打了蔫,唯有几畦番茄藤长得格外旺盛,翠绿的藤蔓顺着竹架攀爬,枝桠间缀满了细碎的黄花,像撒了把金豆子。她想起王宁曾说过,番茄是西洋传来的“番柿”,果肉酸甜可食,却从未提过花能入药,可眼下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材已断了供,不妨去菜园问问菜农,或许能有新发现。

顺着田埂走到番茄地旁,林婉儿便看见一个佝偻的身影蹲在地里,正用袖子抹着眼泪。那人是镇里的菜农老李,灰布短褂上沾着泥土,手里攥着一把发黄的番茄叶,面前的番茄藤虽然开花繁盛,挂着的青果却稀稀拉拉,还落了不少在地上。

“李伯,您这是怎么了?”林婉儿快步走过去,递上自己的水囊。

老李抬起头,满是皱纹的脸上还挂着泪痕,眼眶通红:“姑娘是惠民药铺的吧?唉,别提了,这番茄看着长得好,果子却留不住,本想靠这点收成给孙子抓药,可如今……”他话没说完,声音就哽咽了,“我那小孙子,前天开始口干得直哭,喉咙肿得连娘的奶都咽不下,腿也肿得像萝卜,王掌柜的药铺没了药材,济世堂的孙玉国又把药价抬到天上去,我这老骨头,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孙子……”

林婉儿的心猛地一揪,老李孙子的症状,和镇上的瘟病一模一样。她的目光落在番茄藤上,那细碎的黄花在阳光下晃得人眼亮,忽然想起王宁曾翻着《植物名实图考》跟她说过:“万物皆可入药,关键在辨其性味。你看这番茄,酸甘能生津,微寒可清热,说不定全身都是宝。”

“李伯,您别急。”林婉儿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番茄花,花瓣柔软,带着淡淡的清香,“我能不能摘几朵番茄花回去?王掌柜懂药材,或许这花能派上用场。”

老李愣了愣,随即连连点头:“姑娘尽管摘!别说几朵,要是能救我孙子,这一园子的花都给你们!”

林婉儿小心地摘了半篓番茄花,又问老李要了些成熟的番茄和晒干的番茄藤,谢过老李后便快步往镇上赶。刚走到药铺街口,就看见王宁背着空药筐往回走,青布长衫被汗水浸得发深,脸上满是疲惫。

“王大哥!”林婉儿加快脚步迎上去,举起手里的采药篓,“你看我找到了什么!”

王宁低头看向篓里的番茄花,眼睛倏地亮了。他伸手捏起一朵,放在鼻尖轻嗅,又仔细观察花瓣的纹路和花蕊,指尖在花瓣上轻轻摩挲:“婉儿,你怎么想到摘番茄花的?”

“方才在李伯的菜园,听他说孙子染了瘟病,我就想起你说过番茄‘酸甘微寒’,或许这花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林婉儿喘着气,把老李的困境和番茄地的情况说了一遍,“眼下药材紧缺,不如让张阳药师试试,说不定能成。”

王宁握着番茄花的手紧了紧,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好!咱们这就回去找张阳。”

两人快步走进药铺,张阳药师正坐在柜台后整理药方,青布长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沾着药粉,鼻梁上架着一副铜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严谨。他见王宁和林婉儿进来,放下手里的毛笔,目光落在篓里的番茄花上:“王掌柜,这是……”

“张阳,你看看这番茄花。”王宁把番茄花递过去,“《植物名实图考》载番茄‘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眼下瘟病患者多口干咽痛、下肢水肿,正合此症。你经验丰富,能不能试试炮制这番茄花,配伍成药?”

张阳接过番茄花,先是仔细观察形态,又取来一小块放进嘴里轻嚼,眉头微微蹙起:“味微苦,带些清甜,确实有寒凉之气。只是这花从未入药,需先炮制去其生涩,再配伍甘草调和药性,薄荷助其利咽,方能试服。”他起身走到药炉旁,取来竹筛将番茄花铺开,“我先烘干炮制,再取少量熬成药汁,自己先试服半日,确认无虞后再给病人用。”

王宁点点头,目光扫过药铺里等待的病人,又看向篓里的番茄花,那细碎的黄花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这绝望的瘟病里,终于点燃了一簇救命的火苗。

药铺后院的晒药场上,竹筛里的番茄花正被午后的日头晒得微微卷曲,金黄的花瓣渐渐透出浅褐色,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清甜中带着微苦的香气。张阳药师蹲在筛子旁,不时用木耙轻轻翻动花瓣,铜框眼镜滑到了鼻尖,他却浑然不觉,目光专注得像在雕琢一件珍宝——这是清溪镇百姓最后的希望,半点也马虎不得。

“张药师,水烧好了。”王雪端着铜壶走过来,双丫髻上的薄荷干花晃了晃,她看着竹筛里的番茄花,眼神里满是期待,“这花真的能治好瘟病吗?方才李阿婆又来问了,说她孙子已经喝不下水了。”

张阳直起身,接过铜壶往药炉旁的陶罐里添了些水,声音沉稳:“先试了才知道。药材这东西,从来不是看名气大小,是看能不能对上病症。这番茄花性味微寒,正好能清瘟病里的热毒,只是得炮制得法,配伍精准。”他从竹筛里舀出二两烘干的番茄花,又从药柜里取了甘草、薄荷各一钱,仔细称量后,一同放进砂锅。

药炉里的炭火正旺,砂锅上架着铁架,水汽渐渐从锅盖的缝隙里冒出来,带着番茄花的清香和甘草的甜润,飘满了整个后院。王宁站在一旁,青布长衫的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晃动,他手里攥着那本《植物名实图考》,目光落在砂锅里翻滚的药汁上,眉头虽仍微蹙,眼底却比先前多了几分笃定——林婉儿找到的这簇黄花,或许真能破了这场死局。

约莫半个时辰后,张阳掀开锅盖,药汁已熬成了浅褐色,冒着细密的热气。他取来一个白瓷碗,倒了小半碗药汁,待温度稍降,便端起来一饮而尽。王雪在一旁看得紧张,攥着衣角问道:“张药师,苦不苦?有没有不舒服?”

张阳咂了咂嘴,回味着药汁的口感,又摸了摸自己的喉咙:“苦中带甜,入喉后倒觉得清爽,没有不适。你们先回前堂照看病人,我在这儿守着,若半个时辰内没有头晕、腹痛的症状,就把药汁分下去。”

王宁点点头,带着王雪回到前堂。此时药铺里的病人比早晨更多了,不少人扶着墙咳嗽,有的家属则蹲在角落低声啜泣。张娜正忙着给病人递水,额角的汗珠不断往下滴,见王宁进来,便迎上去小声问:“怎么样了?张药师那边有消息吗?”

“还在试药,再等等。”王宁拍了拍妻子的肩膀,目光扫过人群,忽然看见角落里缩着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老李的孙子,由老李的儿媳抱着,孩子脸色通红,嘴唇干裂起皮,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呼噜声,小腿肿得发亮,一按就是一个深深的坑。

王宁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他心头一紧。“孩子这样多久了?”他问道。

老李的儿媳红着眼眶,声音哽咽:“从昨天晚上开始就不怎么说话了,今天早上连水都咽不下去,腿也肿得越来越厉害……王掌柜,您一定要救救他啊!”

王宁刚要开口安慰,后院突然传来张阳的声音:“王掌柜!可以了!”

众人闻声都抬起头,只见张阳快步从后院走出来,铜框眼镜后的眼睛里带着几分欣喜:“半个时辰了,没有任何不适,反而觉得喉咙清爽了不少,这药汁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