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用针灸,比如扎肾经的‘太溪穴’、脾经的‘三阴交’,就能像给‘堵路’的地方‘清障’,让气血重新跑起来。”
老周凑近经络图,盯着“太溪穴”的位置看:“那这么说,针灸应该很管用啊?可为啥现在很少有人用针灸治糖尿病呢?”
“这就说到针灸的‘难’了。”四儿叹了口气,指尖在经络图上轻轻敲了敲,“第一难是‘学’——针灸得认穴准,差一分都不行。比如‘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要是扎偏了,可能就扎到胫骨上,不仅没效果,还会疼;
第二难是‘辨’——得辨证施针,同样是糖尿病,有人是阴虚,得用‘补法’;有人是湿热,得用‘泻法’,手法错了,反而会伤气血;
第三难是‘风险’——针灸是侵入性操作,得严格消毒,要是针没消好毒,可能会感染;孕妇、凝血不好的人,更是碰都不能碰。现在很多养生从业者都是半路改行,没经过专业培训,根本不敢碰针灸,怕出事儿。”
老周恍然大悟,摸了摸自己的膝盖:“难怪我之前去养生馆,人家只敢给我按摩,不敢扎针。那‘二灸’又是怎么回事?艾灸我知道,就是用艾草烤穴位,我之前也灸过足三里,可没觉得有多大用啊。”
“您灸的是局部,对吧?”四儿笑着问,然后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长方形的温敷包,打开拉链,里面是晒干的艾草和生姜碎。
“传统的艾灸,大多是‘点灸’,比如灸足三里健脾胃,灸关元穴补元气,只作用于单个穴位,面积小。
但张老师说,‘二灸’要‘扩面’——把局部艾灸改成全身温敷,让阳气能走遍全身。”
他把温敷包放在老周的腰后,老周瞬间感觉到一股温热慢慢渗进皮肤,顺着脊柱往下走,舒服得叹了口气。
“您看,咱们的背部有一条‘膀胱经’,是全身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阳气运行的‘主干道’;腹部有‘任脉’,是阴脉之海,能濡养脏腑。
用温敷包覆盖背部和腹部,相当于把这两条‘主干道’都打通了,阳气能从背部运到全身,温通经络、驱散寒气。
像您这样长期患病的人,体质虚,阳气不足,局部艾灸只能‘补一点’,全身温敷才能‘补一片’。”
四儿拿起一撮艾草,放在鼻尖闻了闻:“艾草本身就是温性的,点燃后能‘温经散寒’,再加上生姜碎,温阳的效果更好。
温敷的时候,毛孔会张开,阳气能顺着毛孔渗进经络里,比吃药快,还没副作用。宁姐之前就是每天晚上用温敷包敷背,敷了一个月,手脚就不凉了——她那是阳气通了,循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