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福隆大饭店暂停营业,全体员工接受了密集的培训。
在许大茂的一再主张下,秦京茹不情不愿地挑选了两件花瓶装饰饭店的门面。
时间如梭,一周转瞬即逝。
旧招牌“再回楼”被撤下,换成了崭新的“聚祥楼”。
许大茂为此喜形于色。
“看吧,我早就说过,韩家那几位难成气候,这招牌一换,岂不是让我们捡了个大便宜?”
许大茂的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真有你的,还是你看得远!”
随着饭店盈利的增加,秦京茹对许大茂的看法也逐渐改观。
但是“聚祥楼”的名字没有带来预期的繁荣,生意仅剩原来的六成。
韩大姐她们对生意的下滑感到不解,却始终未将原因为归咎于招牌的更换。
幸运的是,由于地段优势,人流密集,饭店得以维持运营。
但许大茂没有打算就此放过对手,他故意散布谣言,说聚祥楼的老板和味道都变了。
同时,福隆饭店推出打折促销活动,吸引了众多食客。
“大姐,你知道福隆饭店的老板是谁吗?”
“是谁?”
“就是许大茂!”
韩二姐注意到街角的福隆饭店最近客似云来,好奇心驱使她一探究竟。
没想到的是,她发现掌柜的竟然变成了许大茂和秦京茹这对搭档。
“许大茂?他不是遭遇房产骗局了吗?怎么还有余力涉足餐饮业?”
对此,大嫂感到困惑不解。
“他虽然失去了房产,但没有一贫如洗。”
“秦京茹,秦淮茹的表亲,从乡下的拆迁中获得了丰厚的补偿金,用这笔钱开了一家与我们仅一墙之隔的饭店。”
“不久前,许大茂用他的资金入了股。”
韩二姐将她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
韩大姐听后,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本是同巷中人,却偏巧都选择了餐饮这条路。
“自从春明饭店迁至此处,他们的生意便开始走下坡路。他们不仅模仿了我们的一切,还吸引了众多食客。”
“最近甚至有传言说我们饭店更换了名字和主厨,我怀疑这谣言也出自他们之手!”
韩二姐对其中的一些内情有所耳闻,心中也有所推测,但手中并无实证,她也无可奈何。
“这怎么行,我非要去找他理论一番!”
大嫂性情急躁,听说许大茂不仅模仿她们生意上的经营模式,还散布谣言,她自然不会轻易罢休。
“慢着,你去找他们理论,打算说些什么呢?”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俗语有云:人损不谓之辱,人畏不称之福,亲近财富却非亲近,疏远道理却不疏远。”
“咱们同住一条巷子,邻里多年,怎能如此相争,互断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