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卸甲归朝十(1 / 2)

十一月下旬,营州城迎来了朝廷钦差。

在府衙大堂,钦差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圭圣军都督谭威,骁勇善战,治军有方,特升任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即刻回京任阁职;营州都督一职由赵岩接任;徐悠升任圭圣军副总兵,阿里戈升任骑兵营统领。。。”

圣旨念罢,圭圣军诸将纷纷跪地谢恩,徐悠虽仍在养伤,也让亲兵代为领旨,整个大堂喜气洋洋。

众人不知,这道升官令背后藏着崇祯皇帝的平衡之道。

此前吴三桂曾上奏,请求往圭圣军安插亲信将领,却被崇祯驳回,他清楚的明白圭圣军战力强悍,若被吴三桂或其他军头渗透,极易形成新的麻烦,故而打算逐步将其收归皇帝亲领。

此次调谭威回朝,正是出于这种考量,既因圭圣军大败满清而高兴,想重用谭威制衡朝堂势力,又担忧其在军中威望过高难以掌控,故以升官为名将其调离军权核心。

在选择继任者时,朝堂更是争论不休。

杨嗣昌提议启用江南圈养的总兵倪龙,认为这样便于朝廷掌控。

刘宗周却坚决反对,直言“倪龙虽忠,却无大战功,圭圣军将士多为谭威旧部,骤然空降外将恐生哗变,暂时不宜动其根基”,并力荐赵岩,赵岩既是谭威心腹,又在军中威望甚高,其人是个标准的儒将和忠君之人,由他接任既能稳定军心,又因与谭威的关系便于朝廷沟通。

崇祯权衡再三,最终采纳了刘宗周的建议,此时的大明正陷入两线困境,南线主力被李自成、张献忠等苟延残喘的农民起义军牵制,围剿战事胶着,新军一开始的劲头开始消磨。

北线面临满清八旗与蒙古诸部的联合威胁,世袭垄断的辽东将门也是各有心思。

若非圭圣军在漠南横插一脚,死死扼守羟县要地,北线战局估计又会糜烂。

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反复权衡,采纳刘宗周的建议,定下人事安排,赵岩接任谭威任营州都督,徐悠则接替赵岩此前的职位,如此既保证圭圣军核心指挥层的稳定性,避免战力受损,又因徐悠出身将门、背景可靠,能让朝廷放心将北线防务交托于他,关键时刻,还可通过其家族利益进行拉拢,确保其忠心不二。

谭威早已料到朝廷会有此安排,回朝的准备暗中进行了许久。

他清楚的明白崇祯多疑,最忌地方将领结党营私、拖延离军。

因此当钦差在营州休息到第十天时,即便窗外飘起鹅毛大雪,谭威仍以“圣意难违,恐耽误朝堂议事”为由,催促钦差即刻返程。

他故意表现得匆忙,连与诸将详细交代军务的时间都“来不及”,表面上显得仓促狼狈,实则正顺了崇祯“将领尽快交权离军”的小心思,让皇帝对他的猜忌又少了几分。

穆莱却因谭威即将回朝陷入深深的烦躁。

她站在窗前,看着院中飘落的雪花,眉头紧锁,一旦到了京城,她侍妾的身份将变得格外尴尬,不仅要面对森严的规矩,更要忌惮谭威正妻英娘的皇室旁支身份。

这些日子,她无数次想过随父亲野至鲁返回金山草原,那里有她熟悉的帐篷与羊群,无需在意身份尊卑,可每当看到怀中熟睡的女儿薇薇,想到与谭威相处的点点滴滴,这份犹豫便如藤蔓般缠绕心头,让她难以抉择。

夜里她会悄悄拿出羊皮纸,借着烛火绘制、核对金山北部的路线图,将每一处水源、牧场都标记清楚,仿佛这样就能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与此同时,草原上的暗流正在涌动。

野至鲁借圭圣军的威慑力,暗中谋求哈达部首领之位。

此前哈达部与合束部等漠南小部族爆发冲突,虽最终取胜却元气大伤,部族内部人心涣散。

野至鲁抓住这个机会,暗中联络圭圣军坤字营,达成秘密协议,由坤军出兵协助夜袭哈达氏驻地,事成后野至鲁则承诺向圭圣军提供更多战马与草原情报。

今夜风凉如水,哈达部驻地的帐篷内还透着微弱的烛火。

首领格里巴正与亲信饮酒作乐,他通过篡位夺权,还强占了野至鲁的未婚妻,两人早已结下死仇。

突然帐篷外传来喊杀声与马蹄声,格里巴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抽出腰间弯刀便向外冲。

可刚奔出帐篷,一支暗箭如流星般袭来,精准地射中他的额头。

格里巴惨叫一声,双手捂住伤口,鲜血从指缝间喷涌而出,最终重重倒在雪地里,抽搐了几下便没了气息。

混乱中,野至鲁带着亲信骑兵冲入营地,对着惊慌失措的哈达部部众高声喊道:“格里巴暴虐篡位,今日已伏诛!我野至鲁奉草原盟约接管部族,愿归顺者既往不咎!”

哈达部众见首领已死,又看到外围圭圣军的旗帜,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一场精心策划的夜袭,让草原部族的势力格局悄然改变,也为圭圣军在漠南的布局增添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天亮后哈达部驻地的硝烟渐渐散去。

格里巴的尸体在雪地里冻成了坚硬的冰块,双眼圆睁,脸上还残留着临死前的惊恐。

他帐中那十名被掳来淫乐的女子,也早已没了气息,有的蜷缩在角落,有的倒在血泊中,景象凄惨。

野至鲁看着这一切,眼中没有丝毫怜悯,权力斗争免不了伤及无辜,格里巴多年暴虐统治,早已激起部族上下不满,如今身死族灭,也是咎由自取。

圭圣军坤军与可萨军将士则有条不紊地清理战场,将格里巴的死忠残余彻底歼灭,确保驻地不再有反抗势力。

随后野至鲁通过旧部迅速联络哈达部各氏族长老,召开部族大会。

在圭圣军坤字营列阵威慑下,长老们无人敢有异议,一致推举野至鲁为新的哈达部首领。

野至鲁当场宣布政令:赦免所有非死忠部族成员,恢复往日的牧场分配制度,同时从部族青壮中挑选三千人组建部族军,由圭圣军派教官进行训练。

安排妥当后,他立刻派查金带着哈达部的献书与数十匹骏马,赶赴营州向谭威正式归降。

谭威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不费一兵一卒便收服哈达部,漠南防线又添屏障。

他亲自接见查金,接过降书后,当即下令赠予哈达部五百把腰刀、两百张弓与五千支箭,帮助其增强部族军实力。“如今草原局势复杂,哈达部新定,需尽快站稳脚跟。”

谭威对查金说道,“这些武器你先带回,若遇周边部族侵扰,可直接向圭圣军求援。”

查金连连叩谢,心中对谭威的慷慨与远见愈发敬佩。

没过几日,金山北部降下暴雪,哈达部储存的粮草被大雪掩埋,部族陷入缺粮危机。

查金再次紧急赴营州求援,谭威毫不犹豫答应调粮支援:“立刻从营州粮仓调拨三千石粮食,由骑兵队护送前往哈达部,务必确保部族民众不受冻饿之苦。”

这一举动彻底收服了哈达部人心,让野至鲁对谭威更加死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