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军完成合围,包麟和前线不列滇军队之间的联系,便彻底断绝。
弄清不列滇军确切的人员伤亡与存活情况,实乃他们此行的核心目的之一。
萧云骧微侧过头,对身后吩咐道:
“惠甫,将日前整理好的名册取来,请包麟爵士与密迪乐领事过目。”
赵烈文依言,从随身皮质档案盒中,取出一页书写工整、格式清晰的表格,走至桌前,双手递到包麟手中。
包麟接过表格,指尖拂过纸面,仔细阅览。
他的目光在几个数字上停留良久,随后,沉默地将表格转递给密迪乐。
递出表格的手指,正极力抑制着微不可察的颤抖。
纸上详细罗列:
不列滇军此役参战总员额,含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医护、后勤所有人员,合计人。
此战伤亡合计6218人。
绝大部分伤亡为步兵,数量五千有余;
骑兵次之,数百人;
炮兵、工兵、医护、后勤等兵种,亦有少量因病或零星交火殒命。
最终,被西军俘获总人数为人。
其中,来自不列颠本土官兵5123人,余者均为印度殖民地士兵。
看着这一个个冰冷而精确的数字,尤其是那触目惊心的伤亡总数。
包麟与密迪乐纵然极力维持外交官的镇定,面色也不可抑制地黯淡下来,流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与悲戚。
两人都清楚记得,去年刚刚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帝国投入本土陆军9.8万人,加上印度与加拿大等地军团,合计约11万。
在那持续二十五个月的漫长战事里,帝国死亡者虽高达人,然直接战死者不过1761人。
余者,皆因战地卫生条件恶劣,无人救治而死,或染疫病而亡。
此事,亦直接促成了,南丁格尔女士战地护理制度的诞生。
反观岭南之战,这支规模远逊的远征军,自港岛出发,至最终被围投降,短短二十余日,战死人数,竟远超克里米亚!
其惨烈程度,足以令帝国任何知情人胆寒心颤。
包麟爵士紧锁眉头,内心权衡着此战的可怕后果。
这场短促而惨烈的败绩,对不列滇帝国在远东的军事威望、政治影响力乃至未来战略布局,打击何其沉重。
经此一役,帝国在远东的陆军精锐,可谓伤亡殆尽。
至少未来五年内,本土绝无可能再抽调、组建如此规模的陆军,远涉重洋投送于此。
萧云骧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并未多言,只用平静的语气,继续回答密迪乐的问题:
“关于探视,贵方可随时派遣非武装文职人员,依我方指定路线,前往各安置点,我方会派专人接洽配合。”
他略作停顿,谈及更沉重的话题,
“至于贵方阵亡人员遗体,岭南七月,酷热潮湿,尸身极易腐败,恐引发大疫,危及双方人员。”
“故此,我方已组织人手,在石头岗一带,寻了合适地点,集中妥善掩埋。”
“若贵方日后,希望起运遗骸归葬故里,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