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箪食壶浆以送‘王师’(1 / 2)

自发而来的百姓,见到军队出来,顿时骚动起来,但并非是因恐惧而慌乱,而是纷纷涌上前,满脸急切地将手中的东西拼命往士兵们手里塞。

“沈青天,带上点路上吃!”

“将军,多谢您救了我们一家老小的命啊!”

“沈大人,一路平安啊!”

看到这一幕,京营的士兵们大多愣住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以往出征或班师,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地方官员的迎来送往倒是见得多了,无非是场面上的客套与虚情。

可眼前这些百姓,眼神真挚而热烈,动作急切而真诚,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与不舍,绝非作假。

他们看着被塞到手里的还带着温度的吃食,不少平日里铁骨铮铮的糙汉子竟觉得眼眶有些发热,手足无措地看向沈蕴。

沈蕴勒住马缰,稳住身形,看着眼前万头攒动、箪食壶浆的场景,心中亦是心潮翻涌,久久难以平静。

他缓缓抬起手,向着四周的百姓们郑重地拱手行礼,朗声道:

“乡亲们,沈蕴多谢大家厚爱,都请回吧。朝廷有法度,军中亦有规矩,大家的心意,沈蕴和将士们心领了。”

“这些东西,万万不能收!”

然而,百姓们却不管这些,依旧努力地想将东西送出,仿佛不把心意送到便不能安心。

队伍行进得异常缓慢,直到沈蕴再三恳切推辞,并下令军中严禁收取百姓一针一线,人潮才稍稍克制,但依旧簇拥在道路两旁,目光紧紧追随着军队,目送着他们缓缓前行。

走出数里,回头望去,仍能看到许多百姓站在高处、立在原地,久久不愿散去。

更有甚者,朝着军队远去的方向,虔诚地跪拜下去,如同送别神明一般,祈祷着这位“沈青天”一路平安,未来还能庇护他们。

回望这感人至深又略显沉重的一幕,沈蕴心中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何其淳朴,何其善良!

他们所求的,不过是能吃饱穿暖,有一方安身立命的田地,免受战乱与苛政之苦。

谁给了他们这点微不足道的温饱,谁便是他们眼中值得顶礼膜拜的‘青天’,是能让他们倾其所有、箪食壶浆以迎的恩人。

可偏偏,就是这最为简单、最为基础的一点要求,这煌煌王朝的当权者,盘踞于权力高位的士绅阶层,却往往将其视若无睹。

甚至变本加厉地盘剥压榨,直至将百姓这最后的生存底线也无情击穿。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去年东山道那场席卷一切的叛乱,不就是这血淋淋的明证吗?

这场叛乱,不仅是天灾肆虐的结果,更是人祸横行的写照,是这沉疴积弊、腐朽不堪的王朝,自己为自己敲响的丧钟。

大恒王朝立国已逾百年,早已是弊病丛生、积重难返。

若龙椅上的皇帝,庙堂中的衮衮诸公,以及遍布天下的士绅豪强,依旧只顾着自己醉生梦死、贪婪敛财,将亿万黎民视为可以随意榨取的草芥,毫无怜悯之心。

那么,便会被看似柔顺的‘民心’所汇聚成的滔天巨浪彻底掀翻、埋葬,也是他们唯一且注定的结局,犹如大厦将倾,无可挽回。

想到此处,沈蕴感到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如千钧之石压在心头。

他意识到,即便自己凭借非凡的手段与赫赫的军功,能够一步步接近乃至最终夺取那至高权柄,所要面对的敌人,也绝不仅仅是龙椅上的靖昌帝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