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补全血蛟獠牙:曹彬没有忘记自己的族侄,勇冠三军的游击将军曹变蛟。从天驷军团中,他毫不犹豫地抽调最精锐的骑手与战马,为曹变蛟补齐了麾下那支以悍勇冲阵闻名的六万“血蛟骑兵团”。这支生力军被部署在东南方向,如同一柄淬毒的匕首,与林冲、秦琼形成犄角,从东路虎视眈眈,进一步压缩东吴的纵深。
三路大军,总计六十六万倾天虎贲!如同三只巨大的铁钳,以不可阻挡之势,从西(龙襄)、中(青龙)、东(血蛟/天驷一部)三个方向,狠狠钳向东吴孙膑所部!
太湖之滨,东吴军大营。
孙膑坐于轮椅之上,面前巨大的沙盘上,代表楚军的赤色小旗如同燎原之火,瞬间淹没了原本犬牙交错的战线,将象征东吴的蓝色区域挤压到了太湖以东的狭小地带。他手中那份标注着最新楚军动向的谍报,变得异常沉重。
“岳家军……降了……”孙膑的声音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水分,干涩沙哑得让人不忍卒听。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原本明亮如星的眼眸此刻也布满了血丝,那是长时间的焦虑和失眠所留下的痕迹。
他的手指紧紧地握住轮椅扶手,由于太过用力,指节都微微发白。这个以智谋着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智者,此刻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击得有些失魂落魄。
“曹彬……靖江行营……天驷军团……征东将军林冲满编……卫将军秦琼二十万……奋武将军曹变蛟满血……”孙膑喃喃地念叨着这些名字和数字,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他的心上。“好,好一个大楚!好一个项庄!好一个虞子期!好一个西楚霸业!”他突然提高了声音,怒吼道,“好一个釜底抽薪!好一个鲸吞之势!”
随着他的怒吼,案几上的茶杯猛地跳了起来,仿佛也感受到了他的愤怒和不甘。那原本平静的茶水,此刻也在茶杯中剧烈地晃动着,溅出了几滴,洒落在案几上。
孙膑苦心经营的太湖防线,本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巧妙地利用了水网的优势,试图以此来迟滞楚军的进攻,为己方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战略纵深。然而,在对方绝对兵力的碾压式推进面前,这道防线却显得如此单薄可笑,不堪一击。
一夜之间,东吴的态势从僵持对峙,急转直下为“灭顶之灾”!楚军不仅夺回了原太湖军区的大片战略要地,兵锋更是直指东吴腹心。
“传令!”孙膑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冷静,“全军,放弃所有太湖以西据点,焚毁带不走的粮秣军械,依托太湖以东水网,构筑最后防线!收缩!再收缩!向王上急报……东吴……危矣!”他望着沙盘上那片刺目的赤潮,喃喃道,“六十六万……三面合围……这已非兵法可解,此乃……四面楚歌!”
东线的惊天巨变,产生的连锁反应如同海啸般席卷整个大楚战略布局。
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原本被东吴牵制得动弹不得的东线百万楚军主力!随着岳家军降卒的整编填充和林冲、秦琼、曹变蛟军团的满编出击,陈庆之这位坐镇东线的大都督,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他麾下那五十万久经战阵的一、二阶精锐老兵,终于可以从这血肉磨盘般的东线泥潭中抽身而出!
“班师!回沣京!”陈庆之的命令简洁有力。五十万大军,带着东线鏖战的硝烟与疲惫,却也带着解脱的振奋,浩浩荡荡开拔,踏上了返回帝国心脏——沣京的归途。
空荡了将近半年的沣京大营,再次被震天的号角与铿锵的甲胄碰撞声填满。尘土飞扬中,一座座营盘迅速立起,久违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大营主将——振威将军周仓,这位以练兵严苛着称的老将,看着眼前这黑压压、士气虽疲却底蕴犹存的五十万大军,咧开大嘴,露出了几个月来最畅快的笑容。
“兔崽子们!歇够了没有?给老子爬起来!”周仓的咆哮响彻校场,“南边那群玩血的魔崽子还没收拾利索,西边也等着咱们去救命!想躺着领饷?门儿都没有!从明天起,都给老子往死里练!把东线丢下的本事,都给老子捡回来!沣京大营的旗,不能倒!”
就在周仓摩拳擦掌,准备将这五十万大军重新淬炼成帝国最锋利的备用长剑时,枢密院的命令再次抵达。
南方战区!南唐的“血煞魔兵”始终是悬在大楚头顶最诡异、最令人不安的利剑。东线压力的骤然解除,让枢密院诸公看到了彻底解决南线威胁的绝佳时机!
“令!奋威将军蔡阳!”枢密使的声音透过令符清晰传出,“即日起,统沣京大营精锐十万,火速驰援南方战区,归虎贲军团节制!务必协同南方诸军,查明‘血煞’虚实,寻机破敌,一劳永逸,解决南唐之患!”
蔡阳,这位以勇猛刚烈闻名的悍将,猛地抱拳:“末将遵令!”他眼中燃烧着战意,南唐的邪魔伎俩,早已让他按捺不住。十万生力军,如同注入南方战区的一股新鲜血液,带着帝都的强大意志和东线大胜的余威,滚滚南下。
东平王旗在彭京飘扬,岳云领征西将军衔,带着背嵬军的锋芒奔向遥远的西陲烽烟;靖江行营的号角在江东回荡,曹彬麾下的天驷军团正焕发新生;沣京大营的练兵吼声震天动地,周仓在重塑帝国利刃;而蔡阳的十万铁骑,已扬起征尘,扑向南方的未知魔影……
大楚这台战争巨兽,在吞下岳家军这块巨大的“补天石”后,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它的利爪(青龙、龙襄、血蛟/天驷)撕咬着东吴的残躯;它的躯干(沣京大营)在积蓄更恐怖的力量;它的目光,已然投向了南方那片被血色笼罩的土地。
天下棋局,因岳家军的归降,骤然翻覆。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利好的狂潮之下,悄然酝酿。
东吴的困兽之斗,南唐的血色谜团,西线的未知变数……大楚的“危局”,从未真正解除,它只是换了一种更宏大、更激烈的形式,轰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