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和阳城凡人工业(1 / 2)

陪着两个小丫头过了一天,顾曼青和姜晓丽看见她们不仅喝奶,还能在大人吃饭的时候,蹭菜汤和米糊喝,贼能吃的。

就知道长胖果然是有原因的,吃的连小肚子都有了。

奶妈带孩子有经验,自然不会让她们暴饮暴食,稍微尝点别的口味是可以。

两人去看和阳城的手工作坊,此时可没有所谓工厂的概念,将工序流程分成几个段,东家也有,西家也有。

邻居之间都可以分工合作,大家各做各的活。

有的设在自家后院,有的在无人光顾之地,搞一个炉子能烧制东西,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心得,据说这就是羲洲最常见的工艺流水线。

顾曼青觉得这样的方式,是最质朴的劳动人民工作方式。

各人都像自己的工厂主,唯一不一样的,他们都是自己的老板,自觉自愿,干一整天都毫无怨言,也无需听人使唤。

如果说有机器设备,才是工业化的开始,那这些纯手工的制作,也是纯人力工业化的一种。

不像一头头有秩序的牛马,必须统一按时吃饲料,统一安排工时,有人记考勤打卡时间,才能叫工作。

每一个匠人都学一门不同的技艺,将不同的工段按需要自发整合,那才是真正的劳动者将工作雕刻进生活里的模式。

只是工坊里女人不多,她们顶多做饭洗衣服,不干重体力活。

顾曼青和姜晓丽两位城主家的小姐,有这耐心去看别人如何劳作,甚至学习,那都是一件大事,让男人们都觉得稀奇的很。

据大家说,不是所有的城池都如和阳城一般,将这些手工业都归于普通劳动家庭。

据说别的城池都将最重要,日常最需要的手工作坊划为自己的地盘,实行家族垄断,开作坊需要挂牌,在作坊里工作的人都要给颁发从业合格证。

百姓私底下做的,都属于管制范围,除非跟那些大家族的制品不相违背。

可是做的多了,很多东西都能自己偷偷做,他们可不介意挺而走险。

这就产生一些犯罪者的名号,有些城主府里还有牢狱,就是关押这样违规,不服教化的劳动者。

假如和阳城也是这样管制,怕是这些搞作坊的人都成为犯人了。

和阳城居民可没有这个担忧,据说玄豹几位城主刚转下城池的时候,就将这些产业都划给百姓自己经营了。

“如果说大行商,大产业家是品牌商,那这些自制的就是小杂牌了。”顾曼青总结道。

世界是不一样的,套路却是相似的。

“自己用,自己作业,还管杂不杂,能用就行。只是不要把粗制滥造的东西,为了牟利卖给百姓,但我看他们也只是自产自用,不掏钱买人家做的就是,能算什么犯罪。”

“就是。”

“只是城主才是规则制定者,经他们同意的才能挂牌,挂牌还需要一定费用,小老百姓只能攒够一日三餐的钱,想自由从业,还掏不起钱,杂牌不多才怪。”

不过原材料多,满山遍地都是,还不需要花钱,只要自己能动手,老百姓可不在乎自己的双手是否金贵,能动手绝不多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