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出兵西北(2 / 2)

当时的训练内容,主要就是如何与敌人近身拼刺刀。

可如今呢,李云龙这个“败家爷们”,规定每人每天仅仅射击练习,就要消耗掉一百发子弹!

随着塑料弹壳子弹的逐渐普及,子弹重量有所下降,每名战士的带弹量更是从二百发提高到了四百五十发。

这就好比一个长期连饭都吃不饱的乞丐,突然得到一笔巨额财富,天天享受山珍海味,又怎么能迅速适应这种巨大的改变呢?

在一些小规模战斗中,就多次出现过战士们明明携带了四百余发子弹,却依旧冲上去和敌人拼刺刀的场景。

没办法,习惯使然啊!

李云龙和这些老游击队员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并肩作战的同事关系。

正因如此,李云龙无法直接对他们发号施令。

要是在他自己真正能完全掌控的部队里出现这种情况,指挥官是绝对要被拉出去枪毙的!

但对于别的部队,情况就复杂多了。

有好几次,李云龙实在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将那些部队的指挥官狠狠骂了一顿,甚至还拔出手枪,怒目圆睁,要把这家伙给毙了,好在最终被赵刚及时拉住。

既然管不了别人,李云龙便决定将精力放在自身部队的加速发展上。

只要把周边的鬼子全部消灭干净,看这些老同志们还找谁去拼刺刀!

然而,让他头疼的是,自己部下也没那么争气。

在训练场上,时常能看到新兵们操作武器时那笨拙的身影。

如此一来,整支队伍的整体战斗力非但没有因为人数的增加而得到提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李云龙眉头紧锁,宛如一座凝聚着愁绪的山峰。

他深知,这兵可不是简单地拉起来就能送上战场拼杀的,必须得经过严格且系统的训练!

于是,他果断做出决定,将工作的重心由征兵转移到练兵之上。

毕竟在他心里,单兵素质提不上去,人再多也不过是乌合之众,毫无用处!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然洒落在山谷之间,那此起彼伏的枪炮声便如同激昂的战歌,准时响彻整个山谷。

无论是枪械射击训练,还是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的训练,用的都是实弹;

甚至就连远程火箭炮的训练,也毫不含糊地使用实弹。

聊城一带据点的鬼子,整日战战兢兢,如惊弓之鸟,生怕下一个被当作训练目标的“倒霉蛋”就是自己!

毕竟,火炮训练总要有个目标吧?

对着空地练习,实在有些浪费弹药,那就只能“辛苦”一下周边的鬼子,让他们给铁流野战军当个活靶子了。

可后来,狡猾的鬼子抓来许多无辜的老百姓,将他们和自己混在一起。

铁流野战军投鼠忌器,担心伤到无辜百姓,无奈之下,只好停止了用据点当靶子的练军方法。

重武器练不了,可不妨碍轻武器的训练。

李云龙亲自带着新兵们投入一场场小战斗,以战代练。

战场上,硝烟弥漫,新兵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虽面露紧张,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卧倒、每一次射击,都是对他们意志的磨练,也是提升战斗技能的契机。

这些规模不大的战斗,如同一个个严苛的考场,成为新兵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练兵由李云龙主抓,根据地建设的任务则交给了赵刚。

赵刚知道,一支现代化部队,除了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还必须有相应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

尤其是铁流野战军,装备有大量高科技武器,这些武器没有文化可驾驭不了!

然而,现实却是鲁南一带的民众文化程度较低,与晋省那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晋省即便没有李云龙系统的加持,民众的文化水平也位居全国前茅,这和严土皇执政期间重视教育的传统,以及我军在晋省的经营息息相关。

然而在这鲁南山区,虽说韩某人执政期间,同样很注重教育,但此人1938年就嘎了;而且这里是山区,韩某人推行教育的举措难以覆盖到这里。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赵刚将文化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

他组织起了夜校、扫盲班,利用训练之余的时间,让战士们围坐在简易的教室里,借着昏黄的灯光,学习文化知识。

教室里,战士们认真听讲的模样让人动容,他们手中的铅笔在粗糙的纸张上沙沙作响,努力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在学习战斗技能的同时,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在悄然提升。

除了文化教育,赵刚还着眼于根据地的建设。

他四处勘察,选了一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了一座简易机场。

他知道,未来的战争,制空权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拥有自己的机场,就意味着能够更快地调动空中力量,为地面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援。

5月31日凌晨,鲁南山区仿佛被一层神秘的薄纱所笼罩,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轻柔的月光如流水般洒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给那高耸的山峰镀上了一层银边;

错落有致的村落也在月光的轻抚下,像是被施了魔法,宁静而祥和,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

山间的树林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树叶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仿佛是大自然在低声吟唱着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安抚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

这时,一封紧急命令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这份宁静。

睡梦中的李云龙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像是被触发了某种本能,猛地从床上坐起身来。

现在李云龙已经不能每天晚上钻进系统空间搞研究了。

因为随着李云龙在系统空间内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时间势差呈现减小的趋势。

这个时间势差是在变化的,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进入系统空间,势差就会增大。

据小爱说,当这种势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将由量变发展为质变。

到时候,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至于是什么惊喜,小爱怎么也不肯说。

总之李云龙自从研制机器狼失败后,一直克制着冲动,不再进入系统空间。

此刻,李云龙的眼中还带着未散尽的睡意,眼神略显朦胧,但神色间却透着军人特有的警觉。

他迅速反应过来,一把掀开被子,光着脚快步走到门口,伸手打开了门。

当他接过命令的那一刻,原本还带着几分惺忪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坚定,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刃,散发着无畏的光芒。

没有丝毫犹豫,他转身迅速开始收拾随身物品,动作干净利落,每一个举动都彰显着他作为军人的果断与干练。

让人跟赵刚打了声招呼,连赵刚的面都来不及见,就踏上了征途。

在不远处的简易机场那边,六架J-41b双座战斗机早已严阵以待。

在微弱的灯光下,它们庞大的机身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犹如蛰伏在黑暗中的雄鹰,散发着冷峻而强大的气息。

机翼在月光下伸展,仿佛一对巨大的翅膀,随时准备搏击长空,冲破这黎明前的黑暗。

此时,J-41系列战机的飞行员们,身着整齐的飞行服,个个精神抖擞。

他们身姿挺拔,眼神专注而自信,显然对夜间飞行早已胜券在握。

他们早已熟练掌握了夜间航行技术,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先进的导航设备,在地面引导的精确指挥下,完全有信心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曾经类似石门天空的迷路之事,在他们面前再也不会发生了。

解放区防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犹如一张坚实的大网,从地面延伸到天空,为每一次飞行保驾护航。

这张网由无数先进的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人员组成,时刻警惕着任何潜在的威胁,确保每一架飞机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翱翔。

补充完燃料后,李云龙大步走向飞机。

他抬头望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心中虽有些忐忑,但军人的使命感让他毫不犹豫地迈出了脚步。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其实有着比较严重的恐高症。

然而,此刻面对紧急的任务,他将恐惧深埋心底,毅然决然地登上了飞机。

飞机发动,引擎的轰鸣声如同一声震天的怒吼,瞬间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随着机身缓缓升起,李云龙的心跳陡然加快,仿佛要跳出嗓子眼。

他紧闭双眼,双手死死地抓着座位扶手,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一丝安全感。

飞机攀升过程中每一次轻微的晃动,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他的心脏,让他的心猛地一紧,胃里也开始翻江倒海,难受至极。

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这趟旅程能够快点结束,额头上渐渐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在微弱的光线中闪烁着晶莹的光。

一路上,李云龙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咬着牙,一句话也没说。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上的画面,那些激烈的战斗场景、战友们坚毅的脸庞,试图以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从恐惧的深渊中挣脱出来。

飞机在夜空中平稳飞行,像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鸟儿,穿越云层,向着太原的方向疾驰而去。

云层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一团团,从机身旁掠过。

终于,经过漫长的飞行,飞机缓缓降落在太原的机场。

机身接触地面的那一刻,伴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李云龙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他哆哆嗦嗦地解开安全带,双腿发软,几乎是从飞机上爬了下来。

此时的他,小脸煞白如纸,毫无血色,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模样狼狈不堪。

早已等候在一旁的战友们看到李云龙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

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机场,冲淡了原本紧张的气氛,让这片严肃的场地多了几分轻松和欢快。

李云龙也无奈地苦笑了一下,他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汗水,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这次算是克服了心理上的一大障碍,生平第一次坐了飞机。

但回想起刚才在空中的煎熬,那种恐惧的感觉依然历历在目,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能不走空路,就尽量不走。

不过,战情紧急,容不得他有过多的时间去回味这段经历。

李云龙迅速调整好了状态,他挺直腰杆,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战斗的火焰,那火焰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你们几个,给老子保密!谁敢乱说,老子撕烂他的嘴!”

战友们憋着笑,用力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