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引发热议(1 / 2)

参观完学校,林风安排了盛大的接待晚宴。

晚宴设在镇上的酒店宴会厅,宴会厅内灯火辉煌,摆满了15桌酒席。

餐桌上,龙虾、鲍鱼、石斑鱼、螃蟹、扇贝等新鲜海产琳琅满目,还有红烧肉、炖土鸡、炸丸子等当地特色菜肴,香气弥漫了整个宴会厅。林风亲自到场,与考察团成员一一握手寒暄,态度诚恳热情。

晚宴上,林风发表了简短的致辞: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来到东渔村考察。我们建学校、招人才,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是真心想办一所能培养人才、能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好学校。我们知道,人才是学校的灵魂,所以我们愿意拿出最大的诚意,提供最好的待遇,就是希望能留住大家,和我们一起把这两所学院办好,让更多的孩子能学到真本事,让东渔村能发展得更好。”

他的话语朴实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晚宴期间,林风还特意安排了学校筹备组的核心成员与考察团成员一对一交流,解答他们关于教学安排、科研支持、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疑问。

比如有教师担心镇上医疗资源不足,筹备组的成员就介绍说,镇上正在建设一所社区医院,预计年底就能投入使用,同时还与市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教职工可以享受绿色通道;有退役老兵担心训练设备的维护问题,筹备组就解释说,学校专门聘请了专业的设备维护团队,确保所有训练设备都能正常运行。

第二天,考察团还与东渔村的村民进行了交流。

村民们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村子的变化,从昔日破败的小渔村,到如今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社区,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林风的努力,也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奋斗。

一位老人拉着考察团成员的手说:“我们村以前穷,孩子们上学都要走好几里路,现在好了,幼儿园、中学、大学都有了,你们要是来这里教书,我们肯定把你们当亲人一样对待!”

考察结束后,当大巴车再次驶离东渔村时,车上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了。

之前的怀疑和顾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期待。

“我决定了,回去就辞职,来这里教书!”那位来自省城的女教师坚定地说道。

“我也来!这里的训练设施这么好,能教出真正的安保人才,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一位退役老兵附和道。

省电视台的记者则对着镜头说道:

“这次东渔村之行,彻底颠覆了我对乡村的认知。这里不仅有一流的学校硬件设施,更有吸引人才的诚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培养航海和安保人才的高地!”

临走时,林风还给每一位记者都准备了一份“辛苦费”——

一个分量不轻的大红包,里面装着2000元现金,并真诚地希望他们能客观、全面地报道这次的见闻。

记者们虽然推辞了一下,但在林风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收下了红包,也更加坚定了要如实报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