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后记15:一直在路上(2 / 2)

业务架构重组为六大事业群,分别为种业与生物科技事业群、规模化种植事业群、智慧养殖事业群、食品加工制造事业群、品牌渠道与消费者事业群、产业服务与投资事业群。以技术驱动升级,构建农业食品科技中台、供应链中台……

青云集团始终坚持农业食品为核心,拥抱时代发展,跟进科技创新,永远走在前进的路上。】

随着架构变化,人事跟随着剧烈调整,又是一阵天翻地覆。

黄杰尚未看到具体的调整名单,也不知道自己在其中究竟如何,但琢磨着公告,还是看出很多东西。

首先青云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性被强化了,不管是青农青食这样的子公司,还是上市公司青农发展,联合控股的青云创业青云投资,都被约束进集团的管理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战斗。

换言之,青农青食不能再各自为战,而是要接受集团统一指挥,为相同的事业群服务,类似于新的战区统管各个军种,形成全方位的打击力量。资源整合、指挥清晰、效率更高。

这样一来,某人在青云的地位高低不再取决于他是青云农业总裁,还是青农发展董事长。能不能进董事会,然后以某个事业群负责人身份统管业务才是真正的含金量检验,哪怕他只是青农青食的副总裁,见到总裁也无需低头。

虽然事业群有强有弱,可一下切出这么多蛋糕,还是让人流口水,之前排青云位次,显然只有两青云总裁亮眼,是罗总的左膀右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现在事业群负责人就是六个,再加两个中台,以及控股上市公司青农发展的董事长,至少九个!

若是再加上脚踏两只船的华夏魔水、双惠发展、玉阑啤酒、海底捞月、冰雪蜜城等筹备上市或已经上市的控股公司,萝卜坑忽然多起来。

以前青云集团有壁垒,别说去青云创业难以再回青农青食,所以大家拼命留在两青云卷,现在全集团打通,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当然大胆地开疆拓土,积累功绩。

像他和王彬都是很早加入青云农业,资历功绩样样不差,即便无法竞争事业群总负责,成为主要负责成员总行吧?前进半步也是进!

第二就是越发注重高新科技的应用,数字、智慧、自动化,越来越多新鲜词语,显然部分职工科技办公、部分工位自动生产还不够,要更高效更标准。

“学杨一点风没露出来,估摸着问他也不会说,倒是王彬早有察觉,不妨问问他的意见,应该何去何从。他自己会选什么呢?”

黄杰跟王彬交情甚密,当他问上门,王彬没有藏着掖着。

“这东西还是穿鞋子,合脚最舒服,好看其次,我给不了你建议,至于我,会去产业服务与投资事业群。”

“重新到学杨的麾下?”

“是的。”

“为什么呢?范兴宗若晋升,你至少可以竞争食品加工事业群副总裁,退一步,品牌渠道与消费者事业群也能争一争,一看就是要好几位负责人。”

“集团做了这么大的架构调整,短时间内,钟乐范兴宗不会乱动,势必要留一段适应期,然后逐步脱手。也许是一年两年,也许是三年五载,我没法等,也等不了。”

王彬叹息。

“创办花城基业的沈长明,又带领华夏魔水起死回生,一手抬起水业务的谢裕,担起饮料业务没出什么差错,还有把方便面八宝粥卤蛋卖到千家万户的蔡泽华……

厉害人物数不胜数,我唯一的优势就是年龄罢了,可也正是因为年龄小些,我不能坐在这里等位子,还想燃烧几年。”

黄杰劝道:“你怕有些妄自菲薄,学杨当青云饮品总监时,你就是副总监,水业务的兴起,谢裕最多打个地基,青农山泉、水龙吟做起来,哪个不是你的心血?西南市场的开拓,更是你殚精竭虑,等同全国五六分之一的份额是你的功绩,又比沈长明差多少。”

王彬哈哈大笑:“这些东西能算清吗?真要论成绩和资历,学杨为什么要去青云投资。既然他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假设做到某个公司成功上市,咱也当段时间的上市老总,效仿田秀禾,起码不比沈谢差。你不必劝我,我意已决。”

黄杰试探道:“是不是学杨给你许诺什么?”

“为什么就不能是我自己争取,青云投资也是集团一份子,现在更要亲密合作。”王彬道,“青云一直在路上,我也不愿停下脚步。”

黄杰默然无语。

事实证明王彬的眼光没错,青云六大事业群中,食品事业群的实力稳居第一,青云农业被拆分业务以求壮大,青云食品不但保存完整,还把青创金雨纳入麾下,掌舵人的竞争比青食时期还要激烈。

范兴宗做了很长时间的食品事业群总裁,不仅严密考验各品牌负责人的能力,甚至全集团物色优秀管理者,最终董事会还是选定沈长明。

因为他履历丰富,主导青云凉茶的研发上市,取得巨大成功,一手建立起华南市场的销售渠道,跟岭南各路强敌竞争不落下风,接手华夏魔水成功起死回生,还把魔水变成运动饮料名牌。

最关键沈长明久居市场变化最激烈的前沿之地,常与青云外贸联系,具备国际视野,青云要做全球化,怎能少得了这样一位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高手?

在他掌舵之下,青云食品事业不但稳住范兴宗时期的上涨势头,还以健康无糖等概念切入新饮料市场,逐步成为全球知名食品品牌,把达能甩在身后,与可口雀巢不相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