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一旁的一位金刚护法上前一步,声如洪钟,“那嬴政以律法诛杀魔神,看似替天行道,实则是断了众生历劫修行的因果。若无魔劫,何以彰显佛法的伟大?若无苦难,众生又怎会寻求我佛的庇佑?此秦皇,是在断我西方的根脚啊!”
佛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悲悯:“魔由心生,劫由业起。我佛讲慈悲,讲度化,并非一味地斩杀。那血狱罗睺虽为魔主,却也曾是西方净土的一盏明灯,只因一念之差,才堕入魔道。若能度化,便是一尊护法金刚。如今,他被秦皇以律法抹杀,便是断了其回头是岸的机缘,此乃……杀业。”
“那世尊,我等该如何?”金刚护法问道。
佛陀沉默了片刻,最终,缓缓说道:“传我法旨,命我座下‘辩经第一’的‘文殊菩萨’,携我佛十二品金莲,前往大秦天庭,与那秦皇,辩一辩何为‘道’,何为‘法’,何为‘因果’。”
“我佛不与世人争锋,但若有人欲以一己之律,紊乱天道,断绝众生慧命,那我佛,便要让他知晓,何为真正的‘慈悲’与‘智慧’。”
另一道特殊的目光,则来自天庭内部。
律政司,一座由玄黑神铁铸造,遍布着各种符文与法阵的宏伟建筑内。
商鞅正看着手中由天机阁传来的、关于血狱罗睺事件的详细报告,眉头紧锁。
报告的末尾,附上了始皇帝的亲笔批示:律法,当有温度。朕以律法斩魔,是为守护万界生灵。然,律法若只知杀伐,便与魔道何异?律政司,需于三日内,拟定《诸天万界生灵权益保障法》初稿,以安民心,以正视听。
“律法,当有温度……”商鞅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一生钻研法家之术,信奉的便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便是“以刑去刑,以杀止杀”。在他看来,律法就应该是冰冷的、客观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它是一把尺子,衡量世间万物的是非对错;它是一把利剑,斩断一切罪恶与混乱。
可陛下,却提出了“温度”?
这……这岂不是要动摇法家的根基?若律法有了“温度”,那便意味着有了“人情”,有了“变通”,那与儒家所鼓吹的“礼治”又有何区别?长此以往,律法的威严何在?天庭的秩序何在?
然而,当他抬起头,看到窗外那些刚刚从魔灾中解救出来,被安置在青天世界的各国难民脸上,那劫后余生的麻木与茫然时,商鞅的心,又微微一颤。
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斩杀魔神的英雄,更是一个能够让他们安身立命,能够让他们相信未来会更好的“秩序”。
一个只知道惩罚罪恶的律法,或许能带来恐惧,却未必能带来安宁。
一个只知道杀伐的天廷,或许能带来统一,却未必能带来繁荣。
陛下的眼光,果然比他,要看得更远。
“来人!”商鞅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纷乱,沉声喝道。
“在!”一名律政司的官员立刻躬身。
“召集所有司员,即刻议事!”商鞅将手中的报告拍在桌上,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陛下有旨,要为吾等大秦律法,注入‘温度’!此乃千古未有之变局,亦是吾等法家弟子,开宗立派,成就无上功业之机!从今日起,忘掉你们所学的所有条规,用心去想,用情去感,去思考,何为‘生灵之权’,何为‘万界之安’!”
“诺!”
律政司内,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律法灵魂”的大讨论,轰轰烈烈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