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妃:“……”,老妖婆又憋了什么坏呢。
余莺儿瞪着甄嬛,大有王八咬人死不松口的架势。
后者比她还呕血得厉害,卫临给了准话,她不能生了。
紫禁城不能生的嫔妃能有什么前程!
富察氏刚狂起来就又缩了回去,离家出走的脑子终于回来。
短短一个请安,愣是百八十个的派系。
不过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还真沾不了养心殿的边。
时间快快的走着,温宜到了正式接受教育的年龄。
胤禛在养心殿辟出一块儿地儿来专门作为她的小课堂。
请来的师傅都是妥妥当当的能臣武将亦或重量级宗亲,学制基本比照皇子。
文治上头的儒家经典,什么四书五经,国史圣训,诗词歌赋,策问等等等等……且由内谙达教授满文蒙文跟英文。
结束后紧跟着是军事课,同外安达学习弓箭骑射等等等等。
再有不同的点是:
皇子们集中于乾清宫南庑东侧的五楹房内读书,以便胤禛随时稽查。
温宜不一样,她有自己的单独学习小天地。
皇子们规定寅时起床,卯时正点开课,下午酉时正刻方才结束,一日将近六个时辰。
温宜不同,她懒懒起不来,而且学习进度快,索性被胤禛砍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皇子们吃饭同师傅们一道,并无任何特权。
而她依旧不同,她是跟老父亲一块儿用膳。
皇子们每天可到下房休息一到两次,每次不超过一刻钟,课间空隙时间也偶尔得休息。
温宜还是不同,她想玩就玩,累了由胤禛抱着边哄边学。
不过最后一点都一样,一年五天全天假,元旦,端午,中秋,万寿节,以及自己生辰。
对此不论温宜如何撒泼打滚都没用。
哦,对了,教她骑射的师傅之一是敦亲王。
教她琴棋书画前头两项的是怡亲王,还额外授了她其它乐器。
为着这,皇后心慌慌的跑了趟慈宁宫,太后对她简直没眼看:
“左不过一个公主,皇上看重,你好吃好喝的供着她就是了”。
“急什么”。
皇后面露愁容,“可皇上待她也太特殊了些”。
太后不耐烦给她讲大道理了,直击要害:
“就是宠上天又如何!来年一副嫁妆的事,再不济先帝爷时期也有公主念书,后来送去抚蒙掌权了”。
皇后这才醍醐灌顶:是了,大清公主多是抚蒙,后妃看到的是远嫁,实际上人家可也不都是送了去做吉祥物的。
大多特意培养的都是做为政治联姻的链条,手握实权以反哺朝廷。
皇后立马放松下来,“是,是儿臣着相了”。
这样的猜测其实不只是太后跟皇后,还有筹谋着让公主下嫁自家的满洲贵族们。
直接熄火大半。
连十三跟敦亲王都跑了趟养心殿,明里暗里的打探。
胤禛听懵了:啥玩意儿?
抚蒙?
多大的脸啊让他闺女嫁过去。
不过一想到将来温宜要嫁人,胤禛酸得陈年老醋一样。
莫名就自我抑郁了起来。
怡亲王两人见他没这个打算也就不再多问了,前者还安慰他想开点,儿子娶媳,女儿外嫁这都是正常的。
结果随口的一句话给了胤禛灵感,他刷的扭头看向温宜,心里蹦出个想法布灵布灵的闪烁。
皇子娶进门,温宜也可以娶夫进门啊。
转眼皇上登基满三年,后宫颗粒无收,嫔妃损伤过半,皇后心满意足。
不过很快她就笑不出来了,前朝提议选秀。
皇后忙不迭让太后出面,之前是为了轧制华妃才开的大选,如今就不必了吧。
要不说皇后有点子大病在身上,小家子气得很。
大清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证血统纯正且不被汉化,规定皇室宗亲们都只能从八旗,也就是满蒙汉三八二十四旗的秀女中选老婆,满洲贵族们也同样十有八九会内部消化。
凡在旗女子选秀前不得私自婚配,否则视为无效婚姻,情节严重者抄没家产,没入辛者库为奴。
皇家每三年一次开大选,在旗女子从十三岁不论在全国哪里都得来京参选,五年之内不被选中才彻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