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从远处,传来一位大叔的叫喊声:“你们不要靠太近水潭,水潭旁边的泥土,很松的,站不稳脚”
唐果也大声回话:“知道了老乡,你是这村的人吗”方圆几里,唐果也就只见到他这一个人。
“是啊你们是外地来的吧”
经过了解,大叔的名字叫孔辉,他爱人,因为某些原因,两人就没有移民,一直住在村里。
孔辉提着半蛇皮袋的玉米,是刚从石头旁的小块空地采摘回来。
只是,这些玉米的卖相也太惨了,长的歪瓜裂枣不说,还让老鼠、鸟儿、虫子吃的所剩无几了,有的一包玉米,都没剩几粒了。
种个玉米都这样了,还怎么发展有机农业啊这应该算是,唐果从事有机农业以来,遇到的最难的一次了吧山石乡根本就是一个死结,谁也解不开。
孔辉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怪不好意思说:“没办法,都是被鸟啊,老鼠啊,吃剩才轮到我们人吃。”
“不用农药吗”唐果问。
“用了也不顶用,老鼠鸟类太多。白白糟蹋钱不说,还会毒死不少小生命。方圆五里,基本都没什么食物可吃的了。”孔辉很健谈,难得见到唐果三个大活人,只是两保镖从不开口说话,“他俩话很少”
“噢,他俩是哑巴。”唐果脱口而出道。他真不希望,袁老头或唐五爷,再派这些奇奇怪怪的人来保护他了,说真的,如果敌人拿着一把狙击枪,躲在远处开黑枪,再多几个保镖,也是白搭。
在农村,视线相对开阔,下手的机会太多了。
“对了,孔叔,你们这里的坑怎么都不回填,这说不过去吧”
“唉本来是要填的,谁想石灰厂收买了村里几个能说得上话的”
这事已经过了四五年了,大石村的人也只剩孔辉和他爱人没有搬走,不是孔辉不想搬走,因为他爱人得了一种怪病,只要离开这里一天,就会周身不舒服。两人没有小孩,也都快五十了
虽然孔辉两人没有移民,但是还是获得了相关的补助,加上两人平日里忙进忙出,日子过的还行。
两人聊着没多久,孔辉的妻子,吕红,骑着电瓶车,从村大队的小卖铺卖,刚买了日用品回来。吕红和孔辉一样,都是皮肤偏黑,牙齿偏白,身体强壮。
他们家里还有几十只鸡鸭,十几只鹅,两条大狗,五条小狗。
夫妻俩很好客,都不管他们是什么人,就马上烧开水,杀鸡杀鹅。
经过了解,山石乡只有大石村和另外一村,举村全迁,其它村,情况没这么严重。
其它村,都是家里有条件的,或者不愿意留在这个没有出路的鬼地方的人,全到外地谋生了。剩下的人家,大多数是因为找不到出路,没法在外地谋生才没搬,只有少数是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舍不得走的。
当中,有十几对和孔辉一样的老夫妻,也是一辈子没有怀小孩的。这种现象在农村,太罕见了。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超生,一对夫妻生3到5个小孩,是常有之事。
“你们是从唐家村过来的吧”吃饭的时候吕红问道,“你应该就是唐果吧”
认出他了唐果有些小吃惊:“是啊。你的大队不是联合购买了我们农场的专利技术吗,所以我们今天特意抽个时间过来考察,看你们这里的地,合不合适发展有机农业。”
吕红很实在,她摇头说:“我们村就我和老孔两人,说不上话。所以反对也没用。这山头,树都栽不活,才扎根,一场暴雨,就会连泥一起冲下来。”
夫妻俩不同意,他们用锅盖接收卫视频道,经常看新闻,对有机农业有些了解。在他们看来,搞有机农业,就得像伺候老祖宗一样,小心翼翼的。他们这连植物都没法生长,这不是为难人家吗
“老孔在家吗你们要不要订购燃气”房子外面有人在大喊。
孔辉皱眉道:“我们用不起那玩意儿你们还是走吧,别再来我家推销了”
“老孔啊,这用燃气,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好事啊虽然你们没有孩子,可”
第490章农村恶霸
推销燃气煤改气
这些词,都不新鲜了。尤其是在北方,需要烧煤做饭、取暖过冬,煤用的更多。煤气改造成天然气这几年进行的如火如荼。
上面推行的政策,唐果就不做评价了。但是在网上,网友们因为燃烧秸秆,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方认为,农村燃烧秸秆,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另一方强烈反对,农民烧了几千年的秸秆,为何都没有污染
后来专家建议,立法一出,禁止农民燃烧秸秆,听说烧一亩罚款几千
山石乡的情况,和北方不同,煤气烧的少,主要还是农村土灶,烧柴火。柴火多数从山上来,需要砍伐树木。会破坏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现在是青山没了,剩下了光秃秃的白山。
大石村就孔辉夫妻俩,自然是没办法,安装管道输送天然气过来,来动员他的人来考虑到这点,因而推销的是罐装的煤气。其它大一点的村,目前正在动员,安装天然气。自来水在建石灰厂时,就从镇上迁过来了,不然人和牲畜喝水都成问题。
孔辉两人连门都不打算开,也懒得出去,听人说一瓶煤气用不到三个月,要九十多一瓶呢。
“你们真是油盐不进啊,非得逼我说难听的话好,就算你们不使用煤气,太阳能热水器,总得装吧总得为咱们山石乡做点什么”
屋外的人,说了一大堆好赖话,孔辉还是不理他们,也没开门的意思。没多久,这些人的声音渐渐小了,随后就走了。
吕红气不顺:“我们孔家的祖先用柴火做饭烧水,有两百多年了吧,以前怎么没听说把环境给破坏了真是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