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众科学家也全无语了,你要是大学理科生知道这些还属正常,可你是文科生啊,你是文化偶像啊,这些东西你怎么也知道
况且,还有个别是某科学团队正在潜心研究的课题。
会议室外。
刚刚散会的崔勇年院长透着窗口愣怔地看着这间会议室内发生的一切,本来他今天没看到李凡,结果谁曾想他跑这间会议室来旁听了,这是科学界的事儿,你来凑什么热闹啊。
而且你还站起来发言,就不怕说错了人家笑话你啊,可,怎么结果没人笑话呢
“怎么了”陆校长也凑了过来,往里瞧了一眼。
“李凡在里面呢。”
“嘿,他来这儿干嘛”
很快,几位文学界的学者也围了过来。
片刻后,咯吱,门开。
会议结束了,李凡快步走了出来。
室外学者们好奇地问道:
“李凡,你怎么混这儿来了”
“什么情况啊”
李凡只是笑笑并不说话,什么情况不知道么不和你们玩儿了
李凡点了点,“陆校长、崔院长,你们忙着,我去吃饭了。”
李凡转身快走,可没走几步,之前的浙大宋教授提着公文包快步跟了上去,道:“李凡,等等,咱们聊聊。”
两个人互相攀谈着离开了众人视线。
走出会议室的各位科学家们道:
“这孩子不错,非常有培养价值。”
“就是不知道理科基础扎不扎实,不过见识倒是很广,科学思维非常出众。”
“他理科基础扎不扎实不重要,可以培养嘛,这科学思维前瞻性让人叹为观止啊。”
“我完全想不通,他应该没什么学术基础,但怎么全是高屋建瓴的言论呢”
陆校长和崔院长面面相觑,这些科学家是不是在夸李凡这些话的意思是不是李凡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那位浙大的教授和李凡私聊又是几个意思
陆校长和崔院长瞬间明白了,继晨华、京大之后,又冒出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浙大。
浙大作为全国第三的名校,虽然整体实力上逊色于晨华京大,但是,在个别学科领域上那也是全国首位,甚至宋教授负责的实验室在世界科学界都有盛名。而真正搞科学的谁看学校排名啊,都盯着导师和实验室呢。
潇潇此时看着眼下这两位,总感觉两人好像被抛弃的孤寡老人。
第223章李跑跑
对李凡有着浓厚兴趣的大学绝对不可能仅仅是京大和晨华,对于李凡这类人才,每个学校都会怦然心动,李凡早已经是浙大、南锴的目标特招对象之一了。
但从李凡在国学方面卓越的才华来看,他基本上就属于是为京大量身定制的,而且他又刚刚参加了博雅杯,这仿佛向外界传达了一个信号:他和京大之间眉目传情,甚至,“私订终身”
于是,很多名校见此便只能眼馋地看看而已了。
不过,浙大不一样,他有个别特色学科冠绝全国,这是他们骄傲自豪的地方。
食堂内。
“李凡,我们学校自打进入9月份,便有了特招你的打算,到了我们学校,不仅仅文学院,其他任何一个专业,只要你想,随便挑。”
“但我更希望你能来我校学习特色学科新能源,我要手把手培养你。”
“来我校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你从入校开始,就能直接进入我的课题组,每天穿梭在亚洲最顶级的实验室里。”
宋教授唾沫星子横飞,向李凡描述着入校之后顶级的科研环境,以及美好的未来人生。
旁边其他就餐的学者就悄悄支着耳朵听着,没想到现在招生工作可以随处进行。
李凡则对于宋教授的盛情邀约不置可否,用一堆车轱辘话应付着。
全国学者大会在十月七号这天,终于落下了帷幕。
大礼堂外,记者们早已人山人海,扛着摄像机端着单反,随时准备生擒几只大咖。
10点一刻,大礼堂门开,一群学者迈步走了出来。
“快看,那位是搞机器人的。”
“走,去访问一下。”
哗,记者围过去一帮。
“著名诗人沐子出来了。”
“哪呢”
“穿红裙子那个”
哗,又围过去一帮。
有些记者则翘着脚在人群中张望着,显得很急迫。
“诶,哥们儿,你们怎么不行动呢”
“我们等李凡呢啊那你们呢”
“一样”
“李凡怎么还没出来”
“对啊,现在就他的热度最高,又刚刚和杨建有了过节,这是最好的新闻题材啊”
半个小时后,大礼堂前,所有的学者基本都走光了,众位记者们也没发现李凡的踪迹。
官员、校长、学术大牛、著名作家等等,一票大腕儿已经全部采访完了,但李凡这小子呢
某记者急切地跺了跺脚,道:“这个李跑跑呢”
得,李凡又冒出一个新外号:李跑跑
众人笑声后,也是纷纷挠头。
“不会是跟着人流偷偷溜走了吧”
“不可能,就李凡的形态和身姿,绝对逃不过现场这么多专业的记者们的眼睛。”
“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