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1(1 / 2)

d不同朝代,他们有各自的思想和家族使命,她也不可能强求他首发

而她,还有自个的路要走,不可能因此连自个的计划都不管了。

这些年,从她来到大清的那一刻起,就想过要离开这里。

是什么束缚了她的行动和思想

是担心她离开后,乌拉那拉家族会被她牵连,导致被诛九族。

后来,是因为可爱的孩子们。

可是现在呢,她本本分分地当着她的皇后。

不说她这个皇后做的有多完美,总的来说也不至于在历史上垫底吧。

可是,她的家族还不是被诛九族了。

且理由是乌拉那拉家族功高盖主。

现在,孩子们长大了,无需她牵挂。

另外,家族几百口人锒铛入狱。

似乎她跑了也不会影响到什么。

在这之前,她还想着用绑架或者假死的法子逃跑,这样就不必牵连乌拉那拉家族。

现在家族落败,她也不必怕牵连家族了,大可以随便跑。

反正没有什么比这更惨的了。

至于乌拉那拉家族清白一事,四爷若是个明君,自然会为他的忠臣洗脱冤屈,犯不着她操心。

关键她操心也没有用,人家根本不搭理她,还把她禁足在了这。

倘若这个男人就是想灭了乌拉那拉家族,无论这个家族是不是清白的,他也有办法斩草除根。

一切的一切,全凭那个男人一念之间,而不是她一个女人能够决定的。

且她现在还是个没有外戚的皇后,想来他也很快就要废掉她,重新封一个外戚家族强大的妃嫔为后了吧。

人啊,有时候就是因为顾虑的太多而烦恼。

以前她总是觉得自个既然成了皇后,就要对得起这个位置。

现在回过头来想,其实是她太高估自个了。

这个大清,离了她也照样会太阳升,百姓安康。

她就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女人,改变不了什么。

她也本就不属于这的。

将近月底的时候,若音的病有所好转。

此刻,她坐在里间的书案前,将地图铺在书案上,仔细地看地图。

没一会儿,半梅带着笑从外边进来了。

“娘娘,您说的没错,皇上当真命人过来传话,说是大格格要成亲了,便解了您的禁足,还说一应事情已经交给礼部操办,无需您费心操持。”

若音低头,继续看着地图,嘴上则淡淡道:“知道了。”

要不是为了解除禁足,大格格的婚事,她是不会参加的。

他都这样了,她还维持什么帝后和谐的假象。

为了能够顺利出逃,她就在这紫禁城再演这最后一场戏吧。

由于前阵子若音大病,大格格的指婚日和纳彩日,她都没有参与。

第1688章再问你一遍

早在指婚的时候,四爷就册封大格格为“和硕怀恪公主”,下嫁纳喇星德。

到了大格格下嫁前一日,内务府就抬送大格格的嫁妆至额驸家,额驸率族人于乾清宫门外行三跪九叩之礼迎接。

随同嫁妆送到额驸家的,还有一名试婚格格。

本来这个试婚格格该是由若音这个皇后挑选的。

但若音生病,又禁足永寿宫,便由太后提前替大格格选了一名试婚格格。

当天,试婚格格试过额驸,查验其没有隐疾后,就回了宫中,报告给太后和齐妃听。

次日,到了大格格下嫁这一天。

额驸将准备好的“九九礼”抬至午门恭纳。

礼品为鞍马十八匹,甲胄十八副。

马二十一匹,驮六匹。

宴桌九十席,羊八十一只,酒四十五瓶。

受礼后,四爷和太后分别于太和殿、宁寿宫宴请额驸家男女族人。

男族人,由四爷在太和殿宴请。

至于女族人,如果太后不在的话,就由皇后宴请。

如今太后在世,便是由太后在宁寿宫宴请。

此刻,若音正穿着墨色绣金凤云腾图案的吉服,戴着高高的吉帽,坐在宁寿宫的堂间。

太后坐在上首,若音坐在下首,后宫妃嫔坐在她周围。

殿内,除了后宫妃嫔,还有额驸家中的重要女眷。

殿外,则是额驸的宗亲。

大概是因为大格格下嫁的日子,打从若音进宁寿宫给太后行礼起,太后都没有为难她。

为了维护皇家颜面,以及让大喜的日子有个好兆头,太后出奇的慈祥。

若音看着太后慈祥地招待女眷,面无表情,甚至,心中有一丝冷笑。

这位素来在人前演技很好。

论演技,起码能在这紫禁城排前三。

大约一个时辰后,殿外有太监尖声唱报:“吉时到”

随着这一声唱报,宴会停止。

太后带着后宫妃嫔移驾到乾清宫。

然后,大格格穿着大红的吉服,拜见太后、四爷、若音。

大格格的嫁妆,若音在前几日就命人送去了齐妃的长春宫。

所以此时,她只是象征性的同大格格说了一些吉祥话,以及作为长辈的嘱咐。

意思意思过后,她便趁着大家的注意力全在大格格这个新娘子身上时,悄么么地离开了大殿。

大格格朝若音行完礼后,才是在她的生母齐妃跟前行告别礼。

母女俩双手碰在一起的时候,齐妃的眼睛就红了,眼泪也止不住地往外流。

大格格即便盖着红盖头,看不到脸。

可大格格身子微微颤抖,有几滴晶莹的泪水从盖头里坠到了地上。

齐妃紧紧拉着大格格的手,不舍地道:“好孩子,看着你嫁人,额娘便放心了,出宫后,你自个要多多保重。有什么事情,拿着额娘给你的腰牌,进宫跟额娘说。”

“好,您自个也要多保重。”大格格哽咽道。

“好了,你上轿吧,九日后,额娘在宫里等着你和额驸归宁。”齐妃松开大格格的手。

于是,大格格便由襄事的命妇搀扶上轿,放下轿帘,准备由内使抬出宫。

一行人按照仪仗排列,灯炬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