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2 / 2)

华尔街传奇 陶良辰 6862 字 2019-06-01

这件事叶冬青对谁都没说,他俨然已经成长为比较合格的商人,目光变得更长远了些。

苹果公司在他眼中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叶冬青也希望抓住这次改变世界的契机,脸书等企业固然也不错,但跟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相比,影响力终究小了点,人们可以拿住真实的苹果产品,但却只能在虚拟数字世界中接触到脸书的产品。

像印象中的乔布斯那样,走到哪都会面临陷入狂热状态中的粉丝,这种人生巅峰是叶冬青梦寐以求的成就

晚上六点多钟就来到华尔道夫酒店,大厅里已经聚集着不少过来参加研讨会的客人,门票比较贵,但组织者不缺这点小钱,承诺会全部捐赠给纽约州的几所教堂,用来帮助流浪汉以及孤儿们。

这也算是叶冬青间接做慈善了。

瞧见他之后,一群人围过来客气地跟他打招呼,顾不上礼节,是一窝蜂围过来的,他们知道小爱德华赚钱的事,也知道连叶冬青的保镖都买股票发了大才,跟索罗斯的成就相比,叶冬青的经验无疑更适合这帮人。

一位长着犹太面孔,在华尔街小有名气的对冲基金公司创始人,几乎是把自己名片塞进叶冬青手里,自曝身份之后毫无顾忌地询问说:“利奥,你觉得纳斯达克互联网产业还值得投资吗这是不是又一轮泡沫”

路被堵起来,叶冬青只好停下脚步,没好气来了句:“以我名义捐五十万美元出去我就告诉你,华尔街的天空可不会掉馅饼。”

本来是想嘲讽这家伙不懂规矩,没谁会到处乱说这些事,尤其是在这种场合。

没想到这位犹太人当真了,微微一愣之后立马掏出支票簿,嘴里还说着:“我现在就写,以你的名义捐赠”

不是气话,真在支票上填了起来,刷刷刷飞快写好之后,还不忘补充道:“我们私下里谈。”

周围人们集体愣住,顿时传来嘲讽讥笑声,不愧是犹太人,眼睛一瞪嚷嚷道:“你们又没花钱,凭什么带你们听要想知道自己花钱买消息,贿赂别人时候可没见你们心疼钱上次谁坑了我一把,还没找人算账呢”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第385章对冲那些事四

说话时候还挥了挥手里的支票,真的花钱了。

别人不好说什么,虽然嘴里没说,眼神里已经透露出许多,主要是鄙视这老头吃独食。

能花得起三千美金买门票,只为听一次研讨会的人,多半也不会太在意那五十万美金,现场身价上亿的知名传统基金、对冲基金经理人可不少,还有些是手里握着一大笔现金,正到处寻找理财渠道的投资方,过来听着学习学习,也能多跟行家们进行交流。

干金融行业,赚钱速度超乎人们想象,相对于金融行业的绩效提成、律师行业的合伙人制度,倒是让医生这种白领职位逊色不少,论起职业带来的上升空间,也是金融圈最大。

身价过亿的金融人士比比皆是,但放在律师以及医生圈子里,可谓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还有就是it行业,不少人梦想着成为第二位比尔盖茨,最后却混成了普通码农,整天被上司臭骂,随时可能丢掉工作的那种。

只能说选对行业固然很重要,可运气和机遇、以及个人能力,才是决定某个人能不能真正成功的关键,有的人当了大半辈子数学老师,某天忽然厌倦那种教书生活,选择来到华尔街闯荡,没花几年就成了亿万富豪,这是真事。

发生在这位犹太人老头身上的事。

华尔街的各类基金经理人不会告诉人们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有钱,也不会告诉人们他们赚钱的秘密并不是通过炒股盈利,更多机构只是在盯着投资者们的手续费而已。

能不能投资成功决定了他们赚多少,比较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出名,让更多投资方关注他们,并且心甘情愿把钱交给他们投资。

所以虽然各类基金公司相当多,但真正出色的其实也就那么点,叶冬青迅速筹集到七十多亿美金的奥秘在于他免除许多管理费,只靠盈利抽成赚钱,这使得不少投资者相信他会更用心地把钱用在最该用的地方,并且认真管理。

自己随口一说,没想到犹太老头真答应了,这让叶冬青有点小郁闷,不过也没出尔反尔,说道:“行吧,等结束之后过来找我,这笔钱随便捐给哪所教堂都可以,嫌麻烦也可以让詹姆斯西蒙斯先生帮忙,跟这次的门票一起捐出去。”

“ok,那我等着你。”

犹太老头目前手上管理着二十多亿美元,前段时间刚跟风投了谷歌以及亚马逊、思科,没想到突然听见叶冬青看空谷歌公司的消息,并且做空捞了一笔,这让他陷入两难境地,既想割肉,却又舍不得,想从叶冬青这边找点灵感。

至于那五十万美金,反正是做慈善了,真没把这笔小钱当一回事。

旁边的人们。

发现居然用五十万美元买到了跟叶冬青取经的机会,不少人开始心动起来,尤其是最近有投资需求、以及管理着投资者资产的那帮人。

就在大多数人犹豫时候,接二连三传出声音。

“我也要捐五十万美金,明天一起吃顿饭吧随便吃什么,想跟你聊聊”

“这种事怎么能少得了我我愿意捐出五十万美金,吃饭时候带我一个”

“我也拿钱出来”

不远处,有人正在询问发生什么事情了,越来越多的人正围拢过来,前前后后足有七八人说是想跟叶冬青谈谈。

没办法,成就摆在那呢,他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