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公佑和阚棱、王雄诞都看了大惊,齐声喝问:“怎的这便败了连小半个时辰都没撑到李子通你究竟有没有诚心死战”
李子通火冒三丈,正在气头上,把头盔往地上一砸,不顾情面地怒吼:“我曰你姥姥的阚棱老子没有血战老子手下两万兵马,都打得只剩下八千了再扛下去,一个人都不剩了,才遂了你的意是不杜头领吞并友军的那点儿心思,都是你们挑唆的恨不得友军都拼光了你再这般无耻,信不信咱这就投了官军,回身来杀尔等”
幸好两边各有辅公佑和毛文深还算识大体,顾大局,面子还是要做的,死命劝住了两军不要火并,毛文深摆出一副声泪俱下的样子,痛惜道:“阚将军是尔等一直猜忌我家大头领以邻为壑,不肯齐头进兵,官军正是得知了这个消息,知道有时间差可以利用,才仆一交手,就死力全力猛攻,不计伤亡,不恤体力,为的就是实现各个击破
现在官军那边做到了,咱也不敢让阚将军如何承诺,你们自个儿看着办吧。当然,阚将军如果还有三分人性,今日愿意死命一战的,咱哪怕只剩八千人,也会助战,这些都是从山东辗转血战留下的精兵,未必没有战力。只是有一点,一会儿官军追杀马上就要到了,你我两军一定要齐头并进,奋力搏杀,咱才与你们合力,否则,咱就真只有去投官军,反过来对付杜头领了别逼人太甚反正威胁朝廷漕运的是杜头领,昏君杨广非杀不可的也是杜头领,咱家李头领还没那么大的名头被昏君记住”
毛文深言语之间,战场后方的追击战已经到了尾声,赵破阵旧部被萧铣的人马收拢俘获的不知凡几,李子通损失的一万两千多兵力里头,至少有五千人被抓,还有三四千逃散了,剩下的不是战死就是残废。萧铣的大军步步紧逼,与阚棱统帅的杜伏威军逐步接近,也是见对方严阵以待,并无可趁之机,才没有直接冲杀上来。
接近到了这个距离,阚棱想后撤也不可能了,五六万人要是回身一动,马上便是一场大乱,如今之计,唯有与官军血战。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焚薮而畋
萧铣手下一万两千人的官军,与李子通一战不过打了半个时辰,付出了区区一千出头的伤亡,其中直接战死者不超过三百人,便取得了阶段性的大胜,把李子通军主力中的赵破阵旧部几乎全部干掉。
抓获的五千俘虏当然不能直接重新驱赶着上阵厮杀了那样会有很大的临阵哗变倒戈风险,所以萧铣还是只能分出几百士兵把那些俘虏押往后方。如此一来,能够拿来和阚棱直接决战的官军人数,反而是降低到了一万人左右。
一万人对付将近六万人,按说萧铣是占了极大的劣势的,纵然官军和农民军交战,屡屡都可以打出一比几的交换比,胜败也还在两可之间。
但是,阚棱、王雄诞、辅公佑等杜伏威军高级将领,却不敢有丝毫大意,士气这种东西,有些时候真是可以具象化,让人肉眼都看得出来的。官军刚刚大胜一场,锐气爆棚,旌旗鼓角,都弥散出一股磅礴的气势。反观杜伏威军这边,虽然也是新上阵,按说气势不该堕落,可是刚刚目睹了李子通军被追杀时忙忙如丧家之犬的惨状,如今又见到了官军的规模和阵容,上上下下不免升起一股恐慌:
看上去对面的官军人数也不多,万把人的样子,李头领据说有两万人马可是就这么万余官军,小半个时辰就把李头领的两万人马打得溃不成军、歼灭了其中一半还多而且看官军的样子,似乎歼敌一万多自身都没什么损失一样。那这些官军得是有多精锐这种思维笼罩之下,似乎官军来迎战的人数越少,义军这边就越觉得压抑。
阚棱没读过兵书。但是从基层杀上来的将领,都是对战场氛围有一种如同野兽一样灵敏的本能嗅觉,他一看就知道如今士气不可用,见官军没有趁势直接杀过来,心中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的,因为这样有利于两军调节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须臾之间,一个想法就从他脑海中冒出来了。
“什么阚贤侄打算找官军中猛将挑战这似乎不妥吧,阚贤侄好歹也是我军主将身份。咱不过是杜头领派来增援的。三军主将去做那种与人直接厮杀的事情,是不是太草率了”
辅公佑听阚棱说了准备约战官军将领单挑的消息时,也是吓了一跳。虽然他本人自问老资格,对于杜伏威把阚棱和王雄诞越过他去委以方面重任很是不爽。但他如今好歹还是知道以大局为重的。
然而阚棱的想法也很简单:必须在混战之前。把官军的新锐士气打压下去,把己方士气提振起来。农民军缺乏组织性,打仗靠的就是士气,没了士气的话,哪怕十万大军都有可能作鸟兽散。而他自问武力雄壮,和敌人单挑的话还是不怵的。辅公佑原本是就事论事的持重之言,但是阚棱这几天对辅公佑有了一丝芥蒂之后,听在耳中反而觉得对方是看不起自己的武功一样。分外刺耳。
一旁的王雄诞左右看看,还是决定支持阚棱。直截了当说:“要想打压官军士气,这个法子自然是最好不过了,阚大哥武艺自然没说的,不过也要堤防官军使诈,咱便从旁接应好了,万一有个变故,也好照应。”
辅公佑冷哼一声,对方好心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