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稳步向前
南水县的清晨,在夏日的薄雾中渐渐苏醒。玻璃厂的烟囱照常升起袅袅白烟,稳定而持续,工人们三三两两走进厂门,脸上带着平静的劳作神情,与数月前那种死气沉沉或焦躁不安形成了鲜明对比。药瓶订单带来的喘息之机,厂内自救措施产生的效果,让这个曾经濒临崩溃的工厂,终于站稳了脚跟,开始步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恢复期。
王超一早来到厂里,先是在各车间转了一圈。药瓶生产线运转顺畅,工人们手法熟练,一板板棕色、透明的药瓶在经过质检后,被整齐地码放进木箱。空气里弥漫着灼热的玻璃液和机油混合的独特气味,这曾经令人烦躁的味道,如今听在王超耳中,却如同最安心的乐章。
厂长,您看,雷师傅指着一台刚刚调试好的供料机,脸上带着自豪,按您上次提的建议,我们把漏料口的角度稍微调整了一下,现在玻璃液流动更顺畅,瓶身的均匀度好多了,气泡也少了。
王超仔细看了看新出窑的一批药瓶,瓶壁确实更加光洁均匀,他满意地点点头:好,老雷,这改进不错!就是要这样,一点一点抠细节,质量和效率才能上去。
他又转向负责质检的老工人:杨师傅,标准不能松,特别是瓶口和密封面,有一个不合格的,整批都不能出厂。咱们玻璃厂刚攒起来的一点名声,不能砸在质量上。
厂长您放心,杨师傅拍着胸脯,我这关,蚊子飞过去都得看看公母,更别说瓶子了!
车间里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气氛轻松而融洽。
离开车间,王超来到厂部办公室。张涛正在和销售科的老刘核对账目和发货单。见到王超,张涛脸上露出笑容:厂长,药品厂那边刚结清上一批货的尾款,还预定了下个月的数量。看来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很满意。
老刘也补充道:而且,不知道消息怎么传出去的,邻县有个卫生所也托人捎信来,想订一批药瓶,量不大,但说明咱们的名声打出去了!
这是个好消息,单一的客户存在风险,能有新的客户找上门,意味着玻璃厂的产品真正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王超沉吟片刻,吩咐道:老刘,邻县这个单子,哪怕量小,也要接下来,并且一定要保证质量。这是打开新市场的机会。另外,你平时在外面跑,也多留意其他行业的需求,比如食品厂是否需要酱菜瓶,化工厂是否需要样品瓶,思路要活络。
明白了,厂长!老刘干劲十足地应下。
处理完公务,王超看了看天色,推上自行车,决定去县物资局找张胜利一趟。玻璃厂要稳步发展,稳定的原料供应是关键。虽然上次通过张胜利解决了一批纯碱,但那属于处理积压物资,并非长久之计。
来到物资局,张胜利刚好在办公室。见到王超,他很是热情地倒水让座。
胜利哥,这次来,是想问问,我们厂下个季度的纯碱和石英砂指标,局里大概能批多少?王超开门见山。
张胜利闻言,表情认真起来,他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翻了翻:超儿,不瞒你说,现在各地都在恢复生产,原料指标卡得非常紧。按照你们厂往年的定额和现在的生产规模,我估计最多也只能争取到定额的七成左右。而且,拨款时间可能会比较晚。
七成......王超心里盘算着,如果只维持现有的药瓶生产,勉强够用,但想要扩大生产或者开发新产品,就捉襟见肘了。
胜利哥,指标能尽快确定下来吗?另外,除了计划内的指标,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渠道?王超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