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将信将疑:“你行吗?”
“您就瞧好吧。”
王超说干就干,他先处理那条大草鱼,动作麻利地刮鳞、去鳃、剖腹洗净。鱼头剁下来,配上几片姜,准备做个鱼头豆腐汤。肥厚的鱼身,中段切下厚片,用少许家里自制的豆豉和辣椒酱腌制上,准备清蒸。鱼尾和剩下的部分,则切成块,打算和院子里刚摘下的紫苏一起焖烧。
那块五花肉,他切下一半肥瘦相间的,切成薄片,和泡发好的腐竹、几朵香菇一起,准备做个腐竹烧肉。剩下的半块肉,则剁成肉糜,和切碎的荠菜拌成馅,打算包一顿馄饨。
王超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利落的刀工,以及对调味料恰到好处的运用,让在一旁打下手的李秀兰看得目瞪口呆,连连称奇。王刚更是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哥哥后面,看着那喷香的肉和鱼,不停地咽口水。
临近中午,纺织厂下班的王红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她一进门就闻到浓郁的香味,惊讶地问:“妈,今天什么日子?这么香?”
王刚从厨房探出头,兴奋地喊道:“姐,哥买了好多好吃的回来,正在做饭呢!”
王红放下布包,走进厨房,看到灶台上摆着的菜,也愣住了:“这么多菜?超儿,你这是……”
“姐,厂里缓过来了,今天休息,咱们一家人好好吃顿饭。”王超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腐竹烧肉,一边笑着说,“你最近在厂里能吃饱了吗?”
王红脸上露出了这几个月来最轻松的笑容:“好多了,食堂这个月恢复正常供饭了,虽然油水还是少,但至少能吃饱了。还是多亏你们玻璃厂带头缓过来,我们厂里最近也在想办法恢复生产呢。”
中午时分,王家的饭桌上摆得满满当当。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冒着热气;清蒸鱼片上的豆豉和辣椒酱油亮诱人;紫苏烧鱼块香气扑鼻;腐竹烧肉色泽红亮,腐竹吸饱了肉汁,软糯鲜香;一大碗皮薄馅大的荠菜肉馄饨更是让人食欲大动。
王建国下班回来,看到这一桌菜,也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难得的、舒心的笑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王超给父亲倒了一小杯系统里换来的米酒,给母亲和姐妹盛上馄饨。王刚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大块腐竹烧肉,烫得直呵气也不舍得吐出来。王红细心地给王瑶喂着精心挑去刺的鱼肉和捣碎的蛋黄。
王瑶吃得小嘴油汪汪的,开心得手舞足蹈。王玥吃得头都不抬,腮帮子塞得鼓鼓的。李秀兰一边吃,一边不住地夸儿子手艺好。王建国虽然话不多,但多喝了两杯王超泡的虎骨酒,脸色红润,眼神里透着欣慰。
“大哥,这个腐竹好好吃!”王刚满足地嚼着,“我能吃三碗饭!”
王红也感慨道:“好久没吃到这么丰盛的饭菜了。超儿,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的?比妈做得还好吃。”
看着家人满足的笑脸,听着他们轻松的谈笑,王超心里充满了平静的幸福感。这大些天来,他殚精竭虑,在时代的浪潮和工厂的危机中挣扎求存,几乎忘记了这种寻常人家的烟火气是多么可贵。
饭后,王超抱着昏昏欲睡的王瑶,在院子里慢慢踱步。王刚主动帮着收拾碗筷,王红和王玥一边洗碗一边哼着歌。阳光暖暖地照着,小妹在他怀里沉沉睡去,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嘴角还挂着一丝甜甜的笑意。
这一刻,没有亟待解决的生产难题,没有令人焦虑的资金压力,只有家人相伴的温馨与宁静。工厂的危机暂时过去了,生活,似乎终于又回到了它本该有的、充满烟火气的轨道上。
(第三百六十七章修改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