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罢工的风暴
南水县的雨,下下停停,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潮腐气。南水县城像一块吸饱了水的旧棉絮,沉甸甸,湿漉漉。玻璃厂发半薪和纺织厂食堂限量的消息,如同这梅雨季的霉菌,在人们心头悄悄滋生、蔓延,带来一种无声的压抑和恐慌。
然而,这压抑在第三天清晨,被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消息彻底打破了。
消息是陈守义这个二道贩子带来的,天刚蒙蒙亮,他就急匆匆地敲响了王超家的院门,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果然如此”和“大事不好”的复杂神情。
“超儿!出大事了!”陈守义压低了嗓子,眼睛却瞪得溜圆,“城西的竹器厂,罢工了!”
“罢工?”王超刚洗漱完,正帮着母亲把系统里秒杀到的鲜肉包子和白粥端上桌,闻言动作一顿。这个词,在当下的语境里,显得格外敏感和刺耳。
“千真万确!”陈守义接过王超递来的一个热包子,也顾不上烫,咬了一大口,含混不清地说,“我早上路过那边,厂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工人们都不进去,就堵在门口!听说厂里是一分钱也拿不出了,食堂也彻底断了粮,工人们饿着肚子,干脆就不干了!”
这消息像一道划破阴霾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潜藏在南水县平静表象下的汹涌暗流,随之而来的雷声,则震动了整个县城。
竹器厂,一个规模不算太大,但在南水县年头颇久的老厂,主要以生产竹椅、竹床、竹篓等日用器具为主。它的原料依赖本地的毛竹,产品也多销往本地和周边乡镇,与玻璃厂、钢铁厂那些“重点单位”相比,显得不那么起眼。但也正因如此,当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如瘟疫般扩散时,它成了最先倒下的那一块骨牌。
消息像长了翅膀,乘着清晨买菜、上班的人流,瞬间传遍了南水县的大街小巷。比之前任何关于工资、伙食的传闻都要迅猛,都要骇人。
“听说了吗?竹器厂罢市了!”
“工人都堵在厂门口,说不发钱不开工!”
“可不是嘛,饭都吃不上了,还干什么活?”
“这下可捅破天了……”
王超家所在的巷子,也迅速被这股风暴席卷。左邻右舍的主妇们顾不上生火做饭,聚在巷口,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惶与不安。周婶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地对李秀兰说:“秀兰嫂子,这可怎么是好!工人都敢闹事了!我家那口子要是在厂里也……哎哟,不敢想不敢想啊!”
李秀兰宽慰了她几句,心里却也七上八下。她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家厨房里堆放的充足的米面粮油,那是儿子有本事弄来的,此刻却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庆幸和一丝不安。
王超没有加入巷口的议论,他推上自行车,对母亲说了声“我去看看”,便径直往城西方向骑去。他需要亲眼确认情况。
越靠近竹器厂,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就越发浓烈。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大多朝着同一个方向张望,低声议论着。离厂子还有百米远,就看到厂门外黑压压地围了一大群人。有穿着打着补丁工装的竹器厂工人,更多的是闻讯赶来围观的其他厂职工和附近居民。
竹器厂的铁门紧闭着,几个厂里的干部模样的人站在门内,隔着铁栅栏,正声嘶力竭地对着外面喊话,但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工人们更大的声浪淹没了。
“我们要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