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攻坚期?非洲刚果盆地雨林生态修复(2 / 2)

迭戈团队乘坐的防潮防腐运输船抵达刚果(金)金沙萨港时,正值当地的干季。清晨的金沙萨港,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水汽和雨林特有的植物清香,远处的刚果河面上,几艘俾格米人的独木舟正缓缓划过,岸边的芒果树上,猴子正摘着果实。刚果(金)环境部代表卡马、刚果(布)环境部代表卢蒙巴、加蓬环境部代表姆巴早已等候在港口,三人脸上都带着焦虑。卡马穿着印有“守护刚果雨林”字样的短袖衬衫,率先开口:“刚果(金)赤道省的雨林砍伐还在加剧,上周又有90平方公里雨林被摧毁,周边的12个俾格米人部落已经彻底失去采集狩猎区域;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周边的雨林碳汇监测站,因设备故障已连续一周无法传输数据,碳汇能力评估工作陷入停滞;加蓬奥果韦-伊温多省的雨林动物,因栖息地破坏大量迁徙,俾格米人连基本的食物来源都无法保障,再这样下去,雨林碳汇功能就要彻底崩溃了。”

卢蒙巴也叹了口气,补充道:“我们刚果(布)的碳汇监测设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每月至少故障3次,维修成本极高;刚果(金)的采矿企业虽然承诺控制开采范围,但实际开采面积仍在扩大,仅去年就破坏雨林0.8万平方公里;加蓬的非法伐木者频繁活动,政府根本无法彻底管控,现在三国根本无法达成统一的治理共识。”

迭戈跟着三人登上越野车,向刚果(金)赤道省的俾格米人部落聚居地驶去。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雨林边缘的道路两旁,大片树木被拦腰砍断,树桩整齐地排列在地上,像一个个沉默的墓碑;裸露的土地上,大型采矿设备正在作业,黑色的矿渣堆积如山,污染的雨水顺着沟壑流入雨林河流;路边的“雨林碳汇保护警示牌”上,刚果盆地雨林的碳汇指数从去年的7.8更新为今年的4.2,牌子旁边还摆放着俾格米人祭祀雨林的果实和羽毛。“刚果盆地雨林的问题已经持续八年了,我们虽然一直在治理,但要么是技术不行,要么是利益冲突,”卡马无奈地说,“现在只能靠你们了,江湾的经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越野车行驶了四个小时,终于抵达刚果(金)赤道省的俾格米人部落聚居地。五百多名原住民早已等候在部落的雨林广场上,他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刚果(金)俾格米人男子穿着用树皮纤维制成的短裙,身上涂着红色的植物颜料;刚果(布)俾格米人男子则穿着彩色的草编披风,头上戴着羽毛头饰;加蓬俾格米人男子穿着皮革制成的外套,腰间系着兽牙腰带,手里握着用木头制成的狩猎长矛。

莫洛首领走上前,用带着口音的法语对迭戈说:“我听说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修复雨林,我们俾格米人把刚果盆地雨林叫做‘生命之林’,它给了我们食物、药材和生存的希望,现在它被破坏了,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但你们不能用你们的技术破坏我们的神圣碳汇林和采集狩猎路线。”

迭戈握着莫洛的手,真诚地说:“莫洛首领,我们来这里不是要破坏你们的传统,而是要和你们一起守护‘生命之林’。江湾的技术虽然先进,但只有结合你们对‘雨林-采集狩猎’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碳汇修复问题。比如你们的‘植物生长周期观察法’传统,就能帮助我们快速判断雨林碳汇能力,为修复方案提供关键支撑。”

当天下午,迭戈团队在部落广场旁搭建了临时修复指挥中心。赵叔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已抵达,正在调试智能雨林碳汇修复设备和碳汇监测设备。智能雨林碳汇修复设备分为种苗培育区、精准种植区、碳汇提升区三个部分,种苗培育区采用恒温恒湿育苗箱,培育出刚果盆地雨林原生的非洲紫檀、刚果紫罗兰等植被种苗,每天可培育40万株幼苗,幼苗的碳汇潜力比普通种苗高30%;精准种植区通过无人机携带的自动化种植装置,按照雨林植被碳汇分布规律,精准播种和栽种幼苗,造林效率达每天6平方公里;碳汇提升区配有碳汇刺激装置,通过施加天然有机肥料,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升植被碳吸收能力,使单株植物年碳汇量增加25%。碳汇监测设备则分为碳储量监测区、碳通量监测区、数据传输区,碳储量监测区通过土壤碳传感器和植被碳分析仪,实时监测土壤和植被中的碳储量;碳通量监测区采用涡度相关系统,监测雨林与大气之间的碳交换量;数据传输区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将碳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全球生态治理数据平台,数据准确率达98%。

赵叔指着设备向学员和原住民介绍:“这两套设备配合使用,既能快速恢复雨林植被、提升碳汇能力,又能精准监测碳汇数据。智能雨林碳汇修复设备的种苗成活率达95%,比传统造林技术提高77%;碳汇监测设备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数据中断率控制在5%以内。同时,我们还会借鉴你们的‘动物迁徙路线’传统,在设备部署时,优先避开动物迁徙关键通道,确保野生动物迁徙不受影响。”

加蓬俾格米人长老奥博绕着设备仔细观察,突然开口问道:“这台智能雨林碳汇修复设备施加的有机肥料,会不会影响‘生命之林’的神灵?我们加蓬俾格米人认为,雨林里住着‘碳汇神’,随意施加外来物质会激怒‘碳汇神’,导致雨林碳汇能力进一步下降。”

赵叔立刻解释:“奥博长老您放心,我们的智能雨林碳汇修复设备施加的有机肥料,是从刚果盆地雨林原生植物中提取制成的,与当地雨林生态的兼容性达99%,不会激怒‘碳汇神’;在施肥前,我们会邀请您和三位首领一起举行‘雨林碳汇祭祀’仪式,向‘碳汇神’表达敬意。碳汇监测设备还会在你们的神圣碳汇林周边设置‘保护缓冲区’,禁止在缓冲区内开展设备作业,确保你们的传统祭祀活动正常进行。另外,设备收集的碳汇监测数据还能帮助你们预测暴雨、山洪等灾害,为你们的部落迁徙和采集狩猎活动提供安全建议。”

奥博长老听后点了点头,转身对身边的原住民说:“这些中国人的设备考虑得很周全,我们可以放心地和他们合作。明天,我们带他们去‘刚果圣碳林’,那里是我们三个部落共同守护的雨林区域,即使在现在的破坏情况下,那里的植被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也相对完好,或许能帮到你们。”

二、协同修复: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二天清晨,莫洛、卡隆加、奥巴三位首领带着迭戈和索菲亚,乘坐俾格米人传统的独木舟向“刚果圣碳林”驶去。独木舟在刚果河的支流上缓慢滑行,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下游动的热带鱼;莫洛熟练地操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