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深化期?北美洲五大湖流域生态修复(2 / 2)

迭戈团队乘坐的防潮防腐运输船抵达美国芝加哥港时,正值当地的夏季,五大湖的湖面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水汽和湖水的气息,远处的芝加哥天际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偶尔有货轮在湖面穿梭。美国环境保护署代表托马斯、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代表詹姆斯早已等候在港口,两人脸上都带着焦虑。托马斯穿着印有“守护五大湖”字样的短袖衬衫,率先开口:“密歇根湖的蓝藻爆发还在加剧,上周又有80平方公里湖面被蓝藻覆盖,周边的12个渔村已经彻底无鱼可捕;安大略湖的鱼类死亡事件频繁发生,仅上周就发现3吨死鱼,湖水污染已经影响到沿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伊利湖的农业面源污染无法控制,农田的化肥顺着雨水流入湖泊,导致蓝藻繁殖速度加快,再这样下去,五大湖生态就要彻底崩溃了。”

詹姆斯也叹了口气,补充道:“我们加拿大的农场主虽然承诺减少化肥使用,但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实际减排量仅达承诺的30%;美国的工业企业拒绝升级污水处理设备,声称会影响企业竞争力;美国沿岸居民因湖水污染爆发皮肤病,加拿大沿岸居民则面临饮用水短缺,现在两国根本无法达成统一的治理共识。”

迭戈跟着两人登上考察船,向美国密歇根湖沿岸的奥吉布瓦部落聚居地驶去。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密歇根湖的近岸区域,湖面覆盖着厚厚的蓝藻,蓝藻层在阳光下呈现出诡异的绿色,微风拂过,散发着刺鼻的腥臭味;岸边的排污口,黑色的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湖泊,废水与湖水交汇的地方,形成一道明显的黑色分界线;岸边的“湖泊保护警示牌”上,五大湖的富营养化指数从去年的5.2更新为今年的8.7,牌子旁边还摆放着原住民祭祀湖泊的鲜花和鱼类标本。“五大湖的问题已经持续六年了,我们虽然一直在治理,但要么是技术不行,要么是利益冲突,”托马斯无奈地说,“现在只能靠你们了,江湾的经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考察船抵达密歇根湖沿岸的奥吉布瓦部落聚居地时,首领格雷厄姆和加拿大休伦部落首领伊莱亚斯带着两百多名原住民早已等候在湖边的广场上。他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奥吉布瓦部落男子穿着用鹿皮制成的外套,腰间系着羽毛腰带,头上戴着鹰羽冠;休伦部落男子则穿着用兽皮制成的长袍,胸前挂着贝壳项链,手里握着用木头制成的捕鱼工具。格雷厄姆走上前,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对迭戈说:“我听说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修复五大湖,我们原住民把五大湖叫做‘生命之湖’,它给了我们水、食物和家园,现在它被污染了,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但你们不能用你们的技术破坏我们的神圣湖泊区和捕鱼区域。”

迭戈握着格雷厄姆的手,真诚地说:“格雷厄姆首领,我们来这里不是要破坏你们的传统,而是要和你们一起守护‘生命之湖’。江湾的技术虽然先进,但只有结合你们对‘湖泊-渔业’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你们的‘湖水颜色观察法’传统,就能帮助我们快速判断湖泊污染程度,为修复方案提供关键支撑。”

当天下午,迭戈团队在部落广场旁搭建了临时修复指挥中心。赵叔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已抵达,正在调试智能蓝藻治理设备和湖泊水质净化设备。智能蓝藻治理设备分为蓝藻收集区、生物分解区、蓝藻监测区三个部分,蓝藻收集区通过漂浮式蓝藻收集船和水下吸藻泵,收集湖面和水下的蓝藻,每天可收集500吨蓝藻;生物分解区采用“微生物制剂+水生植物”组合系统,投放能分解蓝藻的微生物制剂,同时种植五大湖原生的菹草、轮叶黑藻等植物,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共同分解蓝藻,分解率达99%;蓝藻监测区配有蓝藻浓度传感器和水质监测仪,实时监测湖面的蓝藻浓度和水质变化,当蓝藻浓度超标时,自动触发收集和分解系统升级运行。湖泊水质净化设备则分为污染物拦截区、深度净化区、水质监测区,污染物拦截区通过拦污网和沉淀池,拦截湖面垃圾和水中的悬浮污染物;深度净化区采用膜分离技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盐,净化率达98%;水质监测区通过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湖水的ph值、溶解氧、氨氮含量等指标,确保水质达标。

赵叔指着设备向学员和原住民介绍:“这两套设备配合使用,既能快速治理蓝藻,又能有效净化湖泊水质。智能蓝藻治理设备每天可治理100平方公里蓝藻,使蓝藻浓度在2个月内降至安全标准;湖泊水质净化设备每天可净化800万立方米湖水,使劣五类水质在3个月内提升至三类标准。同时,我们还会借鉴你们的‘鱼类洄游通道’传统,在设备部署时,优先避开鱼类洄游关键区域,确保水生生物迁徙不受影响。”

休伦部落的长老本杰明绕着设备仔细观察,突然开口问道:“这台智能蓝藻治理设备投放的微生物制剂,会不会影响‘生命之湖’的神灵?我们休伦部落认为,五大湖里住着‘湖神’,随意投放外来物质会激怒‘湖神’,导致湖泊污染更加严重。”

赵叔立刻解释:“本杰明长老您放心,我们的智能蓝藻治理设备投放的微生物制剂,是从五大湖原生微生物中筛选培育的,与当地湖泊生态的兼容性达99%,不会激怒‘湖神’;在投放前,我们会邀请您和两位首领一起举行‘湖泊祭祀’仪式,向‘湖神’表达敬意。湖泊水质净化设备还会在你们的神圣湖泊区周边设置‘保护缓冲区’,禁止在缓冲区内开展设备作业,确保你们的传统祭祀活动正常进行。另外,设备收集的湖泊监测数据还能帮助你们预测暴雨、蓝藻爆发等灾害,为你们的部落迁徙和渔业生产提供安全建议。”

本杰明长老听后点了点头,转身对身边的原住民说:“这些中国人的设备考虑得很周全,我们可以放心地和他们合作。明天,我们带他们去‘五大湖圣湾’,那里是我们两个部落共同守护的湖泊区域,即使在现在的污染情况下,那里的水质和水生生物也相对完好,或许能帮到你们。”

二、协同修复: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二天清晨,格雷厄姆和伊莱亚斯两位首领带着迭戈和索菲亚,乘坐原住民传统的独木舟向“五大湖圣湾”驶去。独木舟在密歇根湖的湖面上缓慢滑行,湖水虽然略显浑浊,但比其他区域清澈许多;格雷厄姆熟练地操控着船桨,避开前方的蓝藻团;伊莱亚斯则坐在船头,不时观察湖面的水生植物和鱼类活动,向学员们介绍如何通过植物和生物的状态判断湖泊健康状况——比如菹草叶片翠绿、轮叶黑藻长势旺盛,说明水质良好;如果湖面上有大量小鱼游动,意味着水体溶解氧充足,适合鱼类生存。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他们终于抵达了“五大湖圣湾”——这是一段长约15公里的湖泊湾道,岸边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和水生植物,湖水呈现出淡蓝色,能看到水下游动的鱼类;岸边的浅滩上,几只水鸟在悠闲地觅食,远处的湖面上,偶尔有原住民划着独木舟捕鱼,构成一幅宁静的湖泊画卷。

“这个圣湾是我们的‘生命守护湾’,”伊莱亚斯首领停下船桨,伸手触碰湖水,指尖沾染的水珠清澈透亮,“即使在五大湖污染最严重的那几年,这里的水质也能维持在三类标准以上。我们的祖先在圣湾周边留下了‘护湖木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