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也叹了口气,补充道:“我们加拿大的农场主依赖化肥提高产量,不让用化肥,他们就没法生存;而且美国的工业废水还在往伊利湖排,我们的净化厂根本处理不过来。现在易洛魁部落和奥吉布瓦部落也在抗议,说我们的治理措施破坏了他们的传统捕鱼区,情况越来越复杂。”
迭戈跟着两人登上越野车,向密歇根湖方向驶去。沿途的景象让学员们心情沉重——道路两旁的农田里,灌溉水渠直接通向五大湖支流,水渠里的水泛着绿色,明显含有大量化肥残留;远处的工厂烟囱冒着黑烟,工业废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湖中,管道口周边的湖水呈现出黑色;路边的“五大湖保护警示牌”上,鱼类存活数量的数据从去年的10万尾降至今年的3万尾,牌子上还贴着印第安部落的抗议标语:“还我们干净的湖泊”。“五大湖的污染问题已经存在十年了,我们虽然一直在治理,但要么是技术不行,要么是协调不好,”托马斯无奈地说,“现在只能靠你们了,江湾的经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越野车抵达密歇根湖岸边的易洛魁部落聚居地时,首领塔哈和奥吉布瓦部落长老米西带着六十多名族人早已等候在部落广场。他们穿着传统的羽毛头饰,脸上画着象征湖泊的蓝色纹路,手里握着用枫木制成的捕鱼工具。塔哈走上前,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对迭戈说:“我听说你们从中国来帮助我们治理五大湖,我们易洛魁人把五大湖叫做‘祖先的镜子’,它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现在镜子脏了,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但你们不能用你们的技术破坏我们的捕鱼区和神圣的湖泊区域。”
迭戈握着塔哈的手,真诚地说:“塔哈首领,我们来这里不是要改变你们的传统,而是要学习你们的智慧。江湾的技术虽然先进,但只有结合你们对五大湖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你们的‘生态滤水网’传统,就能帮助我们快速净化局部水域,为治理方案提供关键支撑。”
当天下午,迭戈团队在部落旁边搭建了临时治理指挥中心。赵叔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已抵达,正在调试智能蓝藻清除设备。这台设备长10米、宽5米,分为蓝藻收集区、水质净化区、数据传输区三个部分,蓝藻收集区能通过旋转式滤网收集蓝藻,每天可清除80平方公里的蓝藻,收集的蓝藻经过脱水处理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水质净化区通过生物滤膜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数据传输区则能通过卫星将水质数据实时传输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供美加两国和科研机构共享。赵叔指着设备向学员和部落族人介绍:“这台‘智能蓝藻清除机’还能根据不同湖泊的水质调整净化参数,比如密歇根湖氮含量高,就会加大氮过滤模块的功率;休伦湖磷含量高,就会优化磷吸附模块,确保治理效果。同时,设备还能检测鱼类活动情况,一旦发现鱼类聚集,会自动调整作业范围,避免伤害鱼类。”
易洛魁部落的长老卡伦绕着设备仔细观察,突然开口问道:“这台机器在工作时,会不会影响我们的传统捕鱼方式?我们易洛魁人用独木舟和渔网捕鱼,机器的噪音和滤网可能会把鱼吓跑,或者破坏我们的渔网。”
赵叔立刻解释:“卡伦长老您放心,我们的设备采用‘静音作业模式’,运行噪音低于50分贝,不会干扰鱼类活动;滤网的网眼大小经过特殊设计,只会收集蓝藻,不会缠住鱼类或渔网。而且我们会借鉴你们的‘捕鱼区划分’传统,在设备作业前,先和部落一起划定‘治理区’和‘捕鱼区’,确保你们的捕鱼活动不受影响。另外,设备转化的有机肥料可以免费提供给部落,用于种植你们传统的玉米、豆类,改善土壤质量。”
卡伦长老听后点了点头,转身对身边的族人说:“这些中国人的设备考虑得很周全,我们可以放心地和他们合作。明天,我们带他们去‘湖泊圣岛’,那里是我们易洛魁人祖先守护的湖泊区域,即使在现在的污染情况下,那里的湖水也比其他地方干净,或许能帮到你们。”
二、协同治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二天清晨,塔哈首领和米西长老带着迭戈和索菲亚,乘坐易洛魁部落的独木舟向“湖泊圣岛”驶去。独木舟在密歇根湖的水面上平稳前行,沿途的湖水泛着绿色,偶尔能看到死去的鱼漂浮在水面上。经过一个小时的行程,他们终于抵达了“湖泊圣岛”——这是一座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密歇根湖中部,岛上长满了枫木和白桦树,岛周边的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岸边的水草长势茂盛,与岛外的污染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处圣岛是我们易洛魁人和奥吉布瓦人共同守护的圣地,我们的祖先在岛上举行‘湖泊祭祀’,祈求湖水清澈、鱼类丰富,”塔哈蹲下身,用手捧起湖水,“你们看,圣岛周边的湖水没有蓝藻,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岛周围种植了‘净化水草’,这种水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还能释放抑制蓝藻生长的物质;我们还会在岛周边的浅水区放置‘石头滤水坝’,用天然石头搭建堤坝,过滤流入圣岛区域的污水,保持湖水清洁。”
索菲亚立刻拿出水质检测仪和蓝藻密度计,对圣岛周边的湖水进行检测。几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湖水的氮含量为每升0.5毫克,磷含量为每升0.02毫克,远低于密歇根湖平均水平的每升3毫克和每升0.5毫克;蓝藻密度仅为每升20万个细胞,是岛外区域的1\/30;湖水的溶解氧含量达每升7毫克,适合鱼类生存。“这太神奇了!”索菲亚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学习你们的‘净化水草’种植技术,在五大湖的蓝藻密集区域大规模种植这种水草,结合‘石头滤水坝’,构建‘生物净化+物理过滤’的双重治理体系;同时借鉴你们的‘圣岛守护’模式,在五大湖划分‘生态保护区’,重点保护水质较好的区域,再逐步向周边污染区域推进治理。另外,净化水草还能为鱼类提供栖息地,帮助鱼类资源恢复,实现生态与民生的双赢。”
迭戈立刻安排学员与两个部落的族人合作,采集“净化水草”种子和样本。易洛魁部落的族人负责在圣岛周边采集水草种子,奥吉布瓦部落的族人则教大家如何辨别水草的生长状态,判断水草的净化能力;学员们则操作设备分析水草的成分和净化机理,为大规模种植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他们还在密歇根湖的蓝藻重灾区搭建“石头滤水坝”,按照圣岛周边的堤坝结构,用当地的天然石头搭建堤坝,过滤周边农田和工厂排入的污水。米西长老还带领部落族人教学员们使用“生态滤水网”,将芦苇编织成网状结构,放置在污水入湖口,进一步过滤污水中的杂质和营养物质,缓解蓝藻生长。
在美国伊利湖的工业废水治理现场,学员们遇到了新的难题——当地的工业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如铅、汞等,普通的生物净化方法无法有效去除,导致伊利湖的重金属含量超标15倍,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即使经过处理,仍存在健康风险。美国工厂代表约翰告诉学员,他们尝试安装重金属过滤设备,但设备成本过高,而且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