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义接过布袋,指尖触到温热的玉米,带着刚剥壳的清甜气息。他想起昨天傍晚跟小满说的话——秋天的草鱼要储存过冬的能量,最爱啃食新鲜的嫩玉米和水草嫩芽,而上游芦苇荡深处的草窝,是它们聚集的绝佳地点。“小满有心了,”他笑着把布袋递回去,“不过钓草鱼得先搭草窝,咱们得早点去,把鱼引过来。”
两人踩着露水往江湾上游走,晨雾像薄纱裹在身上,带着江水的湿润凉意。路边的野草上挂着露珠,沾湿了小满的裤脚,他却浑然不觉,一边走一边翻看笔记本,嘴里念念有词:“草鱼星是大泡带小泡,会跟着水草动;钓草鱼要用长竿,浮漂要调钝一点……”
陈守义走在旁边,听着少年认真的念叨,心里泛起暖意。他想起年轻时跟老战友老张去边境小河钓草鱼的情景——那时候没有现成的饵料,两人就拔岸边的嫩草,用军用匕首切成小段挂在钩上,没想到真钓上了一条两斤多的草鱼,在篝火上烤着吃,肉香能飘出半里地。
“爷爷,前面就是芦苇荡了吧?”小满突然指着前方,晨雾中隐约能看见一片泛黄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对,再往前走走,里面有片浅滩,水草长得密,草鱼都在那儿觅食。”陈守义加快脚步,穿过茂密的芦苇丛时,叶片划过衣服,发出“沙沙”的声响。走了约莫十分钟,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圆形的浅滩出现在眼前,水面上漂浮着零星的水草,水下隐约能看见鱼群游动的影子。
“咱们就在这儿搭草窝。”陈守义放下钓包,从里面拿出一把镰刀——这是他特意带来的,刀身已经有些锈迹,却是当年从部队带回来的老物件,锋利依旧。他走到岸边,割下几丛新鲜的水草,捆成小束,在浅滩周围每隔两米放一束,“草窝能留住草鱼,还能让它们放松警惕,等会儿抛竿的时候,要把钩抛在草窝旁边,不能太近,不然会惊到鱼。”
小满蹲在旁边,认真地看着陈守义的动作,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画着草窝的分布图,还标注出抛竿的位置。“爷爷,为什么不能把钩抛在草窝里啊?”他抬头问道,眼里满是疑惑。
“草窝里的水草太密,鱼咬钩后容易缠线,而且钩在草里,鱼不容易发现。”陈守义一边解释,一边把嫩玉米剥下来,放在一个小盆里,“你看这嫩玉米,要选颗粒饱满的,把玉米粒从中间掰开,露出里面的胚芽,香味能扩散得更远,草鱼更容易上钩。”
小满赶紧学着陈守义的样子剥玉米,手指被玉米汁染得黏糊糊的,却一点都不在意。他选了一颗最大的玉米粒,小心翼翼地挂在鱼钩上,生怕把胚芽弄掉。“爷爷,我挂得对不对?”他举起鱼钩,眼里满是期待。
陈守义凑过去看了看,玉米粒刚好挂在钩尖上,胚芽露在外面,满意地点点头:“对,挂得很好。现在咱们用长竿,钓草鱼要钓远一点,浅滩中间的水更适合它们活动。”他从钓包里拿出一根三米长的碳素竿,这是去年儿子给他买的,专门用来钓大鱼,“你试试这根竿,比你的塑料竿沉一点,但韧性好,遛鱼的时候不容易断。”
小满双手接过鱼竿,顿时觉得手臂一沉,赶紧调整姿势,把竿尾顶在腰上。“爷爷,这竿子好重啊,我能拿稳吗?”他有些担心地问道。
“放心,钓草鱼不用一直举着竿,把竿放在支架上就行,注意看浮漂的动静。”陈守义帮小满把鱼竿架在支架上,又调整了浮漂的位置,“草鱼吃饵比较慢,会先围着饵料转,试探几次才会咬钩,所以浮漂要调钝一点,等浮漂完全沉下去或者斜着走,再提竿,不然容易脱钩。”
小满点点头,眼睛紧紧盯着浮漂。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芦苇的缝隙洒在水面上,泛着细碎的金辉。偶尔有草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让小满的心跟着怦怦直跳。
“爷爷,您看!有草鱼跳起来了!”小满兴奋地喊道,手指着不远处的水面。
陈守义顺着小满指的方向看去,一条草鱼的影子在水面上一闪而过,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别急,这鱼在觅食,等会儿就会过来咬钩。”他拿起自己的鱼竿,挂好嫩玉米,轻轻一抛,鱼钩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准确地落在草窝旁边,浮漂稳稳地立在水面上,露出两目。
两人坐在小马扎上,静静地等待着。江风轻轻吹过,带着芦苇的清香和玉米的甜气。小满偶尔会翻看笔记本,把陈守义教的技巧再记一遍;陈守义则靠在芦苇丛上,眯着眼睛晒太阳,思绪又飘回了过去——当年和老张在边境钓草鱼,也是这样的秋日清晨,只是那时的风里带着沙尘的气息,不像江湾这样湿润。
“爷爷,浮漂动了!”小满突然喊道,声音里带着紧张和兴奋。
陈守义立刻回过神,顺着小满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小满的浮漂轻轻往上顶了顶,然后又慢慢沉下去一点,接着开始左右晃动。“别慌,这是草鱼在试探,再等等。”他压低声音说道,生怕惊到鱼。
小满紧紧握着鱼竿,手心都冒出了汗。他能感觉到鱼竿轻微的震动,知道水下的草鱼正在围着饵料转。过了约莫一分钟,浮漂突然猛地往下一沉,瞬间没入水中,还往旁边拉了一段距离。“提竿!”陈守义大喊一声。
小满反应迅速,双手握着鱼竿,猛地往上一扬——鱼竿瞬间弯成一道紧绷的弧线,鱼线被拉得“嗡嗡”响,一股巨大的力道从鱼竿末端传来,差点把他拉得站起来。“爷爷,好沉啊!”他忍不住喊道,手臂都在发抖。
“别硬拽,顺着鱼的力道来!”陈守义赶紧跑过去,双手扶住小满的胳膊,帮他调整鱼竿的角度,“你看,鱼往深水区跑,你就稍微放线,等它没劲了,再慢慢往回拉。”
草鱼在水里拼命挣扎,时而往深水区冲,时而又往草窝方向游,鱼线被拉得笔直,仿佛随时会断。小满按照陈守义教的方法,慢慢放线、收线,手臂酸得厉害,却不敢有半点松懈。他能感觉到水下的鱼在一点点失去力气,鱼竿的弧度也渐渐变小。
“现在把鱼往岸边带,小心别让它缠到水草。”陈守义的声音带着鼓励,“小满加油,快钓上来了!”
小满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慢慢往岸边收线。鱼的身影渐渐出现在水面上,银灰色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在阳光下闪着光,足有两斤多重。“爷爷,您看!好大的草鱼!”他兴奋地喊道。
“快,用抄网抄!”陈守义拿起抄网,递给小满,“从鱼的下方往上抄,别从侧面,不然鱼会跑。”
小满双手握着抄网,小心翼翼地把抄网伸到鱼的下方,猛地往上一抬——草鱼被稳稳地抄进网里,在网里还挣扎着,尾巴拍打着抄网,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小满的衣服。“钓上来了!我钓上草鱼了!”小满高兴得跳起来,抱着抄网跑向陈守义,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陈守义接过抄网,把草鱼取出来,放进活鱼桶里。鱼在桶里还在扑腾,溅起的水花落在小满的脸上,他却一点都不在意,依旧笑得合不拢嘴。“小满真棒,第一次钓草鱼就钓上这么大的,比爷爷当年厉害多了。”陈守义拍了拍小满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
小满摸了摸活鱼桶里的草鱼,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掏出笔记本,把钓上草鱼的过程记了下来,还画了一条草鱼的简笔画,旁边写着“今天和爷爷在芦苇荡钓的草鱼,两斤多,太开心了!”
“爷爷,咱们再钓几条吧,我还想钓更大的!”小满收起笔记本,眼里满是期待。
“好啊,不过得换个地方,刚才的草窝已经惊到鱼了,咱们去前面的浅滩试试。”陈守义收拾好钓具,带着小满往前面的浅滩走。
两人刚走到新的钓位,就看见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是清洁工李师傅,他手里拿着一根鱼竿,正蹲在岸边钓鱼。“李爷爷!”小满兴奋地喊了一声,跑了过去。
李师傅回过头,看见他们,笑着打招呼:“小满,守义,你们也来钓草鱼啊?我早上来的时候,看见这边有不少草鱼跳,就回家拿了鱼竿,想试试运气。”
“是啊,小满今天刚钓上一条两斤多的草鱼。”陈守义走过去,笑着说道,“您钓着了吗?”
“别提了,钓了半个多小时,就钓上几条小鲫鱼,草鱼影子都没见着。”李师傅无奈地笑了笑,“还是你们厉害,一来就钓上大的。”
“李爷爷,我教您怎么搭草窝,用嫩玉米当饵料,肯定能钓上草鱼。”小满热情地说道,还把自己的笔记本递给李师傅,“您看,这是爷爷教我的技巧,我都记在上面了。”
李师傅接过笔记本,仔细看了看,忍不住称赞道:“小满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记得这么认真。行,那我就照着你说的试试。”
陈守义看着小满教李师傅搭草窝的样子,心里觉得格外温暖。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跟着长辈学钓鱼,如今小满又把这些技巧教给别人,这大概就是钓鱼的传承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三人在浅滩上钓鱼。陈守义又钓上两条草鱼,每条都有一斤多;小满虽然没再钓上大鱼,却也钓了几条鲫鱼;李师傅按照小满教的方法,真钓上了一条一斤左右的草鱼,高兴得合不拢嘴。
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三人坐在芦苇丛里休息。李师傅从包里拿出自己做的烙饼,分给陈守义和小满:“尝尝我的烙饼,里面加了葱花,可香了。”
小满接过烙饼,咬了一口,果然很香,还带着葱花的香味。“李爷爷,您做的烙饼真好吃!”他忍不住称赞道。
“好吃就多吃点,下午咱们还得钓呢。”李师傅笑着说道,又给陈守义递了一块烙饼。
三人一边吃着烙饼,一边聊着天。李师傅给他们讲江湾以前的故事:那时候江湾的鱼很多,一到秋天,岸边全是钓鱼的人,有时候一条鱼能有四五斤重;陈守义则给他们讲自己在部队的经历,还有和老张钓草鱼的趣事;小满则给他们讲学校里的事,说自己最近数学考了九十多分,老师还表扬了他。
“小满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仅钓鱼厉害,学习也这么好。”李师傅忍不住称赞道,“守义,你真是好福气,有这么个小徒弟。”
陈守义笑了笑,看着小满的眼睛里满是疼爱:“是啊,小满这孩子很聪明,学东西快,还肯下功夫,我很喜欢他。”
下午的时候,三人又钓了两个多小时。陈守义钓上一条三斤多的大草鱼,是今天最大的收获;小满钓上一条一斤多的草鱼,还有几条鲫鱼;李师傅也钓上两条草鱼,虽然不大,却也很开心。
夕阳西下时,三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活鱼桶里的鱼沉甸甸的,装满了一天的收获。李师傅提着自己的鱼桶,笑着说:“今天真是谢谢你们,不然我肯定钓不上草鱼。以后有空,咱们再一起钓鱼。”
“好啊,李爷爷,下次咱们还来这里钓草鱼。”小满笑着说道,眼里满是期待。
三人在江湾路口分手,李师傅往小区的方向走,陈守义和小满则往家的方向走。小满背着双肩包,手里提着活鱼桶,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还哼着歌;陈守义背着钓包,跟在后面,看着少年的背影,心里觉得格外踏实。
走到家门口时,小满的妈妈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小满,今天钓了这么多鱼啊?”她高兴地接过活鱼桶,“快进来,妈妈给你做红烧草鱼,再炖个鲫鱼汤。”
“妈妈,我今天钓上一条两斤多的草鱼,还是爷爷教我的呢!”小满兴奋地说道,还把自己的笔记本递给妈妈,“您看,这是爷爷教我的技巧,我都记在上面了。”
小满的妈妈接过笔记本,仔细看了看,忍不住称赞道:“小满真是个认真的孩子,记得这么详细。陈爷爷,真是谢谢您,不仅教小满钓鱼,还让他变得这么有耐心。”
“不用谢,小满这孩子聪明,学东西快,我也很喜欢他。”陈守义笑着说道,“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回家了,不然我老伴该担心了。”
“陈爷爷,您等一下。”小满的妈妈走进屋里,拿出一袋水果,递给陈守义,“这是我昨天买的苹果,您拿着尝尝,感谢您这么照顾小满。”
陈守义推辞不过,只好接过水果:“谢谢你,让你破费了。”
“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小满的妈妈笑着说道,“以后小满还要麻烦您多照顾。”
陈守义点点头,转身往家的方向走。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想起今天和小满、李师傅一起钓鱼的情景,心里觉得格外温暖。他知道,以后的日子里,江湾的芦苇荡里,会经常出现他们三人的身影,一起钓鱼,一起聊天,一起感受这平凡日子里的快乐。
回到家,老伴正在厨房里做饭,闻到门口的动静,探出头来:“回来了?今天钓了不少鱼吧?我在阳台上都看见你提着个大桶了。”
陈守义把活鱼桶递给老伴,笑着说:“是啊,今天和小满、李师傅一起钓的,钓了好几条草鱼,还有鲫鱼。小满这孩子,还把我教他的技巧教给李师傅了,李师傅也钓上了草鱼。”
“是吗?小满真是个善良的孩子。”老伴一边收拾鱼,一边说,“中午咱们就炖鲫鱼汤,再做个红烧草鱼,给你补补。”
陈守义换了身干净衣服,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钓鱼比赛的节目,选手们钓上一条条大鱼,引得观众阵阵欢呼。他想起今天和小满钓草鱼的情景,忍不住笑了起来。
傍晚的时候,老伴把饭菜做好了。鲫鱼汤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红烧草鱼的颜色红亮诱人。陈守义喝着鲜美的鱼汤,吃着外酥里嫩的红烧草鱼,心里觉得格外满足。他想起小满今天高兴的样子,还有李师傅钓上草鱼时的兴奋,觉得这大概就是钓鱼的意义吧——不仅能收获渔获,还能收获快乐和友谊。
吃完晚饭,陈守义坐在阳台上,翻出老战友老张的照片。照片里,两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站在河边,手里拿着鱼竿,笑得一脸灿烂。他摸了摸照片,轻声说:“老张,今天我和小满钓了很多草鱼,还教李师傅钓上了草鱼。要是你在,咱们肯定能钓上更大的鱼,一起在河边烤着吃,多好啊。”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江湾的方向传来零星的渔火,忽明忽暗,像是在跟他打招呼。陈守义知道,明天早上,江湾的芦苇荡里,又会有他和小满的身影,一起搭草窝,一起用嫩玉米当饵料,一起等待草鱼上钩。他拿出帆布钓包,把今天剩下的嫩玉米放进饵料盒里,又检查了一遍鱼竿和鱼线,心里满是期待——明天,又会是个钓鱼的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