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顏氏家训(2 / 2)

北齐权臣指南 佚名 1382 字 2天前

他此刻內心確实有些受宠若惊,但也只当是客套之语。

如今齐境內最以文采著称的三人为魏收、邢邵、温子升,人称“北地三才”

相比较而言,顏之推则显得岌岌无名。

但他不知道,方才高儼所言是真情实意。

在千百年后,除了魏收因为参与编纂《魏书》而稍稍有点知名度,其余两人基本上湮没在歷史的烟尘之中。

“顏卿过谦了。”高儼唇角牵起一丝笑意,语气显得颇为推心置腹,“治学、治家之道,与治国之道,本就有相通之处。”

他话锋並未过多停留在讚扬上,目光在顏之推的脸上停留片刻,带著考量的意味,继续说道:“今三省鼎立,门下之职,侍从规諫,驳正詔令,乃朝廷纠偏之枢。顏卿立身持正,以孝悌见忠直,更兼博闻深思。朕以卿为黄门侍郎,便是望卿能持此风骨,为朕分忧,为天下持正。“

黄门侍郎在门下省之中,权责次於侍中,已经是亲近之臣了。

顏之推心头一震,立刻再次深深一揖,语气恳切而郑重:“陛下知遇之恩,臣感激涕零。然臣惶恐,深感责任重大。”

“门下封驳,执驳』字者易,“正』字者难。唯谨记陛下教诲,秉公正之心,察细微之失,尽忠辅弼,以报陛下信赖於万一。臣唯以忠直事君,以勤勉守职,不敢有负陛下今日之言。“

他將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强调“正”之难。

表达忠诚,也含蓄地申明了未来履职的方式“忠直”与“勤勉”,绝不敷衍塞责,也不会滥用权柄。

高儼听著这番坦率、谨慎又带著担当的回答,脸上那丝笑意更明显了些。

顏之推后来写了《家训》,这件事在后世人看来显得有些老派,乃经典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士大夫形象。

实际上他並不是古板严正的老古董,而是个机敏识相、不拘小节之人。

他年轻时喜好饮酒,不尊礼法,甚至就因饮酒之事打消了高洋任用他的打算。

及他年长,逐渐开始持重圆滑起来。

祖斑当权时,对他就十分看重;甚至连高纬对他都喜爱有加知分寸,懂进退,又有著士人的清直,比那些一味歌功颂德或唯唯诺诺的老派官僚强了太多。

他需要的就是这种既忠心又有智慧、敢於任事同时知晓尺度的人。

“好。”高儼的声音带著明显的肯定,“顏卿能如此思虑,朕心甚慰。朝廷积弊非一日之寒,革新之道更需群策群力。卿既明职守,望今后遇事直言,不必过多疑虑。”

他略作停顿,接著道:“新政伊始,朝政事务繁多。尤其是吏治一道,颇为烦琐。卿可先从门下省通览近期詔令卷宗入手,熟悉规程,若觉有何法理不明、措置失当之处,隨时可进宫陈奏於朕。”

这是给予他极大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从核心的文书流转环节切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臣遵旨!谢陛下!”顏之推內心波澜起伏,他明白这简短的几句安排里蕴含的分量和期许。

陛下显然对门下省寄予厚望。他深感肩头责任之重,再次深深拜谢。

高儼挥挥手,语气转回平和:“时辰不早,顏卿今日初任黄门侍郎,想必还需熟悉署务,且先退下吧。”

“是!臣告退!”顏之推再次恭敬行礼,而后依著礼制,垂首敛目,徐徐后退数步。

直至殿门门槛处,方才转身,稳步离开了含光殿。

殿门在他身后无声地闔上。

顏之推深吸了一口带著凉意却无比清新的空气,心中百感交集。

陛下的看重、期许、信任,以及对门下省权责的清晰定位,都预示著他將置身於朝廷纷爭与革新的核心位置。

前路虽重,但他別无选择,唯有忠直、勤勉,不负此身所学,不负陛下今日知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