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青春》和《合伙人》(1 / 2)

五月的京城总带着股利落的劲儿,30℃的阳光铺得坦荡,没有盛夏的黏腻,也褪了春日的温吞,风里裹着点北方特有的干燥,吹在脸上是清清爽爽的疼。

光线传媒总部的顶层办公室里,落地窗外是CBD鳞次栉比的高楼,玻璃幕墙反射着晃眼的日光,窗内却透着股沉稳的凉意——中央空调将温度掐得刚刚好,实木茶桌上泡着的碧螺春冒着细白的热气,茶香混着打印纸的油墨味,成了这间屋子独有的“商业气息”。

李文东坐在茶桌一侧的真皮沙发里,目光落在面前摊开的几张票房报表上。

报表用浅灰色的底纹印着光线的LOGO,上面用红、蓝两色笔圈注着关键数据,最显眼的两栏,分别是《青春》和《合伙人》的票房趋势图。

作为东皇娱乐的掌舵人,也是光线传媒的重要股东,他今天来这儿,本是例行的季度沟通,却没料到刚坐下,就被这两份数据勾住了注意力。

“《青春》这数据,比我预想的还稳。”李文东抬起头,视线扫过对面坐着的王常田——光线传媒的当家人,此刻正端着茶杯,嘴角噙着藏不住的笑意。

他指尖在报表上“4月13日全国公映”那行字上点了点,“当初定档的时候,我还担心避开了春节档、暑期档,会不会少了流量加持,现在看,倒是选对了。”

王常田放下茶杯,指节轻轻敲了敲桌面:“可不是嘛,4月中旬这档期,前不着春节的扎堆大片,后靠着五一的短途假期,年轻人要么踏青要么看电影,刚好给《青春》留了口子。而且这片子的题材也讨巧,校园青春片,不挑受众,学生、刚工作的年轻人都买账。”

两人的目光一同落在《青春》的票房数据上,那串数字像一串跳动的音符,透着实打实的亮眼。

首日票房5千万元,这个成绩对于一部中小成本青春片来说,已经是开门红。

上映7天,票房直接冲破3.1亿元,平均每天近4500万的进账,足以说明影片的口碑正在发酵。

第二周势头稍缓,但仍稳稳收了2.3亿,没有出现常见的“首周即巅峰”的颓势。

第三周再添1.83亿,票房曲线依旧平缓;直到第四周,《钢铁侠3》和《合伙人》两部新片同日上映,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力加上同公司新片的分流,才让《青春》的票房下滑到1.2亿——即便如此,它依旧牢牢占据着票房榜前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