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张佳玉一行人离开开原,再度踏上归途,董锦昌将其送出城门,才依依不舍而回。
“该准备起来了!”他朝着府邸打马奔驰,春风吹拂、朝阳初升,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他们预期的那样发展。
他们晋商,会再次迎来新的巅峰!
但这次,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立于阳光之下!
......
紫禁城,朱由检正在批阅奏本。
手中的这一份来自于江南,如今的南京兵部尚书孙传庭。
他去了南京之后便开始筹建新军,改革南方军事,每半年便会递交一份进度的奏报。
起初,奏报的内容令人振奋。
孙传庭抵达南京后,凭借其威望和皇帝的明确支持,南京各部及守备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配合,要钱给钱,要地划地,招募新兵的告示一出,应者云集,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理想的方向顺利推进。
然而,后面的奏本,却没有如前面送来的令人安心。
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而且是一种他最熟悉,也是最难以下手的方式。
“...初时诸事顺遂,然月余之后,诸般掣肘渐生,其状非是阳奉阴违,公然抗命,而是如湿絮裹身,泥潭行足。”
“臣欲调阅南京卫所旧籍,以厘清兵员、田亩,则管册吏员今日言钥匙遗失,明日称库房漏雨,后日道卷册霉烂需晾晒,拖延推诿,无所不用其极。”
“选拔新兵军官,欲从旧军中择其优者考核录用,则各级将官或荐其姻亲,或保其乡党,真才实学者往往被埋没,庸碌无能者充斥其间。”
孙传庭的笔触充满了压抑的挫败,“此间情状,非是刀兵相见,而是堕怠因循,结党营私,诸般举措,彼等皆以遵循旧例,体恤下情为名,行掣肘拖延之实,臣每每推行一新政,犹如逆水行舟,四周皆是无形之阻力,如蚊蝇萦绕,驱之不散,虽不致死,却足以令人心力交瘁,事倍功半。”
孙传庭觉得,还不如在边境杀敌来得爽快!
只不过,诉苦归诉苦,孙传庭也并未让皇帝帮忙,后面的奏本上,便已是写明了他的应对之策。
“然陛下勿扰,此等宵小行径,早在臣预料之中,彼等欲以疲字诀拖垮新政,臣便以快字诀破之,彼等欲结党掣肘,臣便借力打力另起炉灶。”
加上,孙传庭用此前内阁商议出来的各项政策笼络人心,尤其是饷银发放的变革,使得不少军士站在孙传庭这一边。
加上南京军事学院、技术学院的设立,也让消极怠工的朝廷工匠等看到了威胁。
而今日收到的这份,与此前的隐忍和策略的陈述不同,这份奏疏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扬眉吐气的锐利,以及初见成效的振奋。
“臣孙传庭谨奏: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南京新军编练,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