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在寨外看得心痛如绞,只得鸣金收兵。
江字营和天字营得胜回营,宋江立马摆起了庆功宴。
宋江举杯道:“今日大胜,全赖军师妙计!”
今天他必须捧一下军师吴用,那这个十面埋伏之计实在太妙!
吴用谦虚的说道:“公明哥哥说的实在折杀我也。此战之功,首推公明哥哥指挥得当,其次是林教头力擒二将,再次则是各位头领奋勇杀敌。”
宋江起身客气道:“军师过谦了。若非十面埋伏之计,哪里能有今日大胜?”
众头领互相推功,气氛倒是非常融洽。
宴后,宋江特命人将擒获的八路都监全都带上来。
众将虽被绑着,却都不肯下跪求饶。
宋江也不强迫,温言劝说道:“各位将军,今日委屈了。我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朝廷。若各位愿留,宋江欢迎;若不愿,也可礼送下山。”
众将面面相觑,皆不敢相信。
周信冷笑道:“要杀便杀,何必假仁假义!”
宋江上前道:“周将军误会了。我等确实只反贪官污吏。方今天子被奸臣蒙蔽,致使民不聊生。梁山聚义,实为替天行道。”
被擒众将中,各有思量,却没有一人愿降。
最终,他们八位都监全都要求下山,宋江不顾李逵等人阻拦,将他们礼送下山。
在连番受挫后,童贯面色阴沉地坐在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铁青的脸。
帐外夜风呼啸,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心中的愤懑。
十万大军竟被一群草寇逼得寸步难行,这要是传回京城,他童贯的颜面何存?
“来人!”
他猛地一拍案几,“取文房四宝来!”
亲兵急忙呈上文房四宝。
童贯提起狼毫,沉吟片刻,便开始奋笔疾书。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连夜出发,马蹄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
不过旬日,各路援军陆续抵达。
最先到来的是东昌府兵马都监张清,麾下副将有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
随后到来的是景阳镇云天彪,带的副将有欧阳寿通、云龙、傅玉等。
第三波援军是东光府兵马都监辛从忠,最后到来的是海州知府张叔夜。
这日升帐议事,童贯环视新到诸将,心中大定,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有诸位将军前来助阵,何愁梁山不破!”
张叔夜第一个说道:“枢相,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如今梁山势大,不可力敌。依下官之见,当先断其粮道,扰其军心,待贼内乱,方可一击而破。”
童贯不以为然:“张知府过虑了。如今我军兵精粮足,猛将如云,正当一鼓作气,踏平梁山!”
开玩笑,他怎么等得起,多耗费一天,朝堂之上就不知道有多少弹劾奏折指向自己。
张清少年气盛,当即请战:“末将愿为先锋,定取宋江首级来献!”
第二天一早,战鼓擂响。
张清率五千精兵直取东南防线,他白袍银甲,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梁山贼寇,谁敢与张某一战!”张清的声音清越激昂。
宋江在寨门上远远望见,但见来将英姿勃发,不由问道:“此何人也?”
戴宗凝目细看,只见那将旗上绣着“东昌张清“四个大字,当即答道:“此乃东昌府张清,人称没羽箭,飞石绝技百发百中,端的了得。”
宋江环视众将:“哪位兄弟愿往?”
燕顺应声而出:“小弟愿往!量此乳臭未干的小子,有何能耐!”
说罢他便提刀上马,领五百兵出寨迎敌。
两军对圆,燕顺大喝一声:“小子看刀!”拍马直取张清。
张清不慌不忙,挺枪相迎。战不三合,张清诈败而走。燕顺大喜,催马追赶:“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