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的标记如同无形的烙印。他们能隐约感觉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观测”始终存在着。它不再是无处不在的背景板,而是变得更加……专注,更加具有针对性。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时刻在黑暗中凝视着他们,记录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评估着那个“高度不确定”的变量将走向何方。
他们不再有犯错的机会。任何过激的举动,都可能招致比上次更加迅猛、更加无法抵抗的“介入”。
这一天,当网络初步重建工作告一段落,曦光的意识再次召集了核心成员。
“我们活了下来,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他的意念扫过微澜、守望者阵列以及余烬的古老者们,“但我们的处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记录者’在注视,‘饥饿’仍在徘徊,而我们自身,也带着‘寂静胚芽’这个未知数。”
“我们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是继续之前被迫中断的、对“裂隙”和“外面”的探究?那几乎等同于自杀。
是满足于现状,在这片相对安全的星域隐匿发展,延续“延期”的策略?但这能持续多久?“记录者”会允许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变量一直安稳存在吗?
还是……寻找第三条路?
“或许,”一位“余烬”的古老者缓缓传递出意念,“我们该将目光投向那些更古老的痕迹。‘守夜人’的道路充满了已知的危险。而这些……或许能告诉我们,‘摇篮’本身的故事。了解过去,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在,甚至……预测未来。”
“探索内部,而非执着于突破边界?”曦光若有所思。
“这同样充满未知,”“守望者阵列”分析道,“但风险或许相对可控。而且,如果这些古老痕迹真的涉及‘摇篮’早期的物理常数,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记录者’权限的根源,甚至……找到其规则的漏洞。”
微澜也给出了计算支持:“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对内部古老纪元的探索,引发‘记录者’即时干预的概率,低于直接触碰‘边界概念’百分之八十以上。”
一条新的、充满迷雾却似乎可行的道路,在众人面前缓缓展开。
他们曾是“延期者”,然后试图成为“窥秘者”,在被审判后,现在,他们或许要成为……“考古者”和“解密者”。
目标不再是逃离“摇篮”,而是彻底理解它,从内部找到打破宿命的方法。
这同样是一条漫漫长路,希望渺茫。
但星火未灭,前路便未绝。
曦光望向网络深处那片沉寂的“寂静胚芽”,又感知着那无处不在的、来自“记录者”的专注注视。
未来的挑战依旧严峻,但他们已经有了新的方向。
在理解这个囚笼之前,他们必须先学会与看守共存,并挖掘囚笼地基下,埋藏了无数纪元的……秘密。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