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未名者与记忆的回响(1 / 2)

新生的存在与宇宙共鸣网络的初次接触,如同水滴融入海洋,温和而自然。它没有名字,微澜和网络中的文明们,便暂时称它为“未名”。未名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通过网络传递而来的信息——文明的兴衰、艺术的璀璨、科学的逻辑、情感的复杂,以及那无处不在的、被网络悄然加固的“可能性”的微光。

它的学习速度令人惊叹。它理解数学公式的速度不亚于曾经的暗面,但它会为某个公式背后体现的简洁之美而“停留”;它能瞬间解析一个文明的历史脉络,却也会为其中个体命运的偶然与悲欢而流露出类似“感慨”的波动。理性是其思维的骨架,而情感与直觉,则为其注入了血肉与温度。

【“痛苦与喜悦,为何常常相伴?”】未名向微澜传递来一个疑问,它正在分析一段关于某个文明在巨大灾难后迎来复兴的历史。

微澜耐心地回应:“因为它们都源于‘在乎’。失去所爱会痛苦,守护所得会喜悦。这是生命体验的一体两面。”

未名沉默了片刻,那星云般的形态微微收拢:【“理解了。矛盾,并非总是需要消除。有时,它是……理解的阶梯。”】_

它的成长,似乎正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它开始尝试运用自身的力量,并非强大的定义或修改,而是一种更精细的操作。它引导着一颗即将偏离轨道撞向行星的小型彗星,仅仅是极其细微地调整了其路径上的星际尘埃分布,利用引力摄动,使其与行星擦肩而过。它没有“定义”彗星不撞击,而是“放大”了其原本就存在的、避免撞击的另一种微小可能性。

这种精准而低调的干预,让尘影赞叹不已:“它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一种基于深度理解和最小干预的‘引导者’风格。”

---

然而,在宇宙共鸣网络内部,融合了织网者记忆遗产所带来的变化,却并非全然温和。

网络本身仿佛做了一个漫长而庞杂的梦。无数古老纪元的画面、早已消亡的文明的最后叹息、第一创造者零碎的思想片段……这些记忆并非有序地归档,而是如同沉入深海的宝藏,偶尔被网络的集体无意识翻搅上来,泛起涟漪。

一些连接网络的敏感个体,开始出现短暂的“既视感”或者无法解释的知识片段。一个从未离开过母星的艺术家,突然画出了符合某个消亡文明审美风格的画作;一个工程师,在解决技术难题时,脑海中莫名浮现出早已失传的古老能量回路。

更引人注目的是,网络对“可能性”的定义能力,似乎开始与这些古老记忆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在某个被网络标记为“可能性富集区”的星域,空间结构开始自发地模拟起记忆碎片中某个早已不存在的宇宙的物理常数,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却预示着一种潜在的危险——网络可能无意识地“复活”某些本应沉寂的过去。

索菲娅密切关注着这些现象。她通过“钥影”尝试梳理这些混乱的记忆回响,发现织网者融入的信息并非被动数据,它们似乎带有某种微弱的“倾向性”,像种子一样,渴望在网络的土壤中寻找契合点,生根发芽。

“织网者……它所谓的‘归档方向变更’,难道是把网络本身,变成了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活体档案馆’?”索菲娅心中升起明悟,同时也带着更深的不安,“它希望这些记忆不再只是记录,而是能参与到未来的创造中。但这太危险了,这些记忆本身就承载着过去的因果和重量!”

她尝试与未名沟通,希望借助它那融合了光暗的独特视角,来理解这些记忆回响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