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魏裱糊匠(1 / 2)

之所以是“行将”。

是因为严格来,朱、臧二将只是攻破了东吴的首都,并且俘虏了吴王。

却并没彻底占据吴国全境。

别远在大江中游的荆州和江北的皖城。

就连扬州境内,也有大片地方未被降服。

而且据孙登被抓前,早已秘密转移了子嗣和部分宗亲。

这些都是将来东吴复国的底蕴。

所以直接宣布吴国灭亡,还为时尚早。

但不论如何,随着建业被攻破,孙登被俘虏。

江东孙氏政权已经暂时进入了脑死亡阶段。

这无疑让大河以北的邺城,以及苟且在东郡东侧的毌丘俭,微微松了一口气。

邺城一收到信,就即刻遣使南下,以褒奖曹植和二将为名,试图将这些失去控制的淮南军头重新笼络。

然而信使的任务却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成功褒奖了曹植。

然后便被拦下来了。

曹植亲自拦下的。

“使者有所不知。”

“朱、臧二将进城之后,对于如何处理孙氏宗室起了分歧。”

“朱文博主张杀了孙登,然后扶植一个旁系年幼子弟为国主,以便于迅速平定吴地。”

“而臧宣高则认为东吴残余兵将不过土鸡瓦狗,还不如对孙氏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二将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差点要动手,我遣人去劝和,反被其所斥,实在恼人!”

那使者闻得此言,顿时满脸忧色,道:

“那如今吴王登何在?”

曹植摇头叹气道:

“怕是已经遭遇不测。”

“我听使者归来,孙登之妻周氏继承其母乔的美貌,颇有颜色。”

“二将都欲据为己有,相争不下,为此又吵了好些时日。”

“假若二将都有傀儡孙登之心,焉敢公然辱其妻?必是遇害了……”

那邺城使者闻言,脸色彻底难绷,仰天长叹道:

“苟如此,则此战虽胜,却非大魏之福!与其是魏胜吴,不如是二将各自的胜利!”

曹植闻得此言,有些不解道:

“二虎竞食总比二虎协力要好,使者何故叹气啊?”

邺城使者哀声道:

“哪里好了?”

“处置一国、一君这种重大的事项,二将皆未请示朝廷便自作主张,这分明是有了割据之心!”

“我看这江淮之地,虽未被汉军所得,但已经不复为魏土矣!”

曹植闻言也是色变,忧心如焚。

然则作为一位被禁足于封国之内的宗室成员,他除了干着急,还能做什么呢?

于是目光到那位邺城使者身上。

对方腰佩青緺绶,身份必定不低。

于是主动拜问:

“未请教上使名讳,在朝中是何官职?”

邺城使者回礼道:

“不才徐庶字元直,原为司隶校尉。”

“今司隶已为蜀贼所据,陛下不以为罪,仍加以信重,近来更加官为散骑常侍,特遣我渡河来询问扬州事。”

曹植顿时转忧为喜,上前抓住徐庶的手道:

“素闻徐公有国士之器,又忠心耿耿。”

“今我欲报效朝廷而无门,常常嗟叹时日虚度,还望徐公能为我指点迷津!”

徐庶:“好,好……”

……

太和四年春,魏帝曹叡在邺城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