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热销(1 / 2)

姜瑜跟着四姑姑姜禹心走进云锦阁时,鼻腔先被一股混杂着霉味与丝线腥气的闷味裹住——那霉味像是阁楼里压了半季的旧棉絮,腥气则是新到的丝线没晒透的潮气,混在一起让人胸口发闷。几个伙计垂头丧气地扒拉着货架上的绸缎,指尖划过锦缎时都带着股泄劲的拖沓,见她们进来,也只是掀起眼皮,有气无力地喊了声“四姑姑,大小姐”,声音里的疲惫像浸了水的棉线,沉得提不起来。

姜禹心抬手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指腹按在发紧的额角,声音哑得像磨过砂纸:“昨天还好好的,今早刚卸了门板,就有个太太拎着蜀锦闯进来闹,说她姑娘穿了咱家的浣花锦,从晌午晕到傍晚,大夫都查不出毛病。现在街面上都传,说咱们云锦阁得罪了邪祟,连隔壁张府的老主顾都打发丫鬟来退订了。”

她伸手指向角落里堆着的几匹蜀锦,姜瑜顺着看过去——那料子本是蜀地最金贵的浣花锦,织出来该像朝霞映在江面上,红里透粉,亮得晃眼。可此刻那锦缎却蒙着一层灰扑扑的晦暗,像被油烟熏过似的,她俯身捻起一缕丝线,指尖刚触到,就觉一股细微的阴寒顺着指缝往上爬,比深秋的井水还凉,钻进皮肤里,让指节都隐隐发僵。她不动声色地运起气劲把那股寒气逼回去,抬眸时眼底带着稳当的笑意:“姑姑别急,不过是些小伎俩,能解。”

“小伎俩?”旁边的王管事急得直跺脚,青布长衫的下摆都蹭上了灰尘,“大小姐!现在对面的锦绣庄都挂出‘避邪素缎’的招牌了,咱们这蜀锦是花三百两银子从蜀地订的,要是砸在手里,今年连伙计的月钱都发不出来啊!”

姜瑜没接他的话,转身走到柜台后,掀开红木抽屉,取出朱砂、雄鸡血,还有用棉纸包着的几味草药——艾叶、菖蒲、藿香,都是凝神驱寒的东西。她又从随身的青布锦囊里摸出几张黄符纸,指尖夹着符纸在烛火上一燎,橙红色的火苗舔着符纸边缘,很快就烧成了灰。她把符灰倒进瓷盆里,再把草药碾碎了撒进去,最后倒上朱砂和鸡血,用木勺顺时针搅拌,暗红色的液体里浮着细小的符灰渣,散出一股清苦的药味。

“叫两个伙计烧一锅滚水,把这符灰水倒进去,锦缎要整个浸在里面,煮足一个时辰,中途别开盖。”她一边吩咐,一边又取了张新的黄符,笔尖沾着朱砂,在符纸上飞快地画着符文——指尖划过纸页时带着细微的沙沙声,符文的拐角处还带着点颤巍巍的弧度,像是怕画错似的。画完又抬头喊:“再找几匹干净的白坯布来,要细棉的,别用粗麻布。”

姜禹心虽看不懂这些门道,但见她捏着符纸的手稳稳妥妥,连额角都没冒汗,心里的慌乱竟奇异地压下去了几分。她赶紧应着“哎”,转身拉着王管事去安排,自己则搬了张凳子坐在灶台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口大铁锅——锅里的水渐渐冒起白汽,把符灰水的药味蒸得满屋子都是,呛得旁边的小伙计打了个喷嚏,她还不忘叮嘱:“火别灭了,添柴的时候轻着点!”

一个时辰后,伙计们掀开锅盖的瞬间,一股清苦中带着暖意的香气“嗡”地散开,压过了之前的霉味。姜瑜凑过去看——原先晦暗的蜀锦在沸水里泛着淡淡的金光,像撒了把碎金子,捞出来搭在竹竿上晾干后,颜色竟比刚到的时候还要鲜亮,红得更艳,粉得更嫩,摸上去暖融融的,再没有半分阴寒之气。

她取过白坯布,用银线在布角绣上细密的云纹——针脚又小又密,绣的时候还得盯着纹路,生怕绣错一针。那云纹看着像普通的装饰,实则是师傅教她的简易护符纹,绣的时候要默念凝神咒。绣完她把布样递到姜禹心面前:“姑姑,咱们不如推出‘辟邪锦缎’,就说这料子经过玄门净化,能安神定气,还能驱邪避煞。”

姜禹心眼睛“唰”地亮了,拍着大腿说:“这主意好!前阵子城西的清虚观求符都要排队,汴京人就信这个!要是能打出名气,咱们云锦阁不仅能翻身,还能压过锦绣庄一头!”

当天下午,云锦阁门口就挂出了新的枣木招牌,红底黑字写着“姜家辟邪锦缎”,四个大字旁边还绣着云纹。伙计们拿着绣样在街头吆喝,嗓子都喊哑了:“来看来看!云锦阁新出的辟邪锦缎,大小姐亲自用玄门秘术净化的,穿了安神助眠,还能避邪祟!”

起初还有人围过来挑挑拣拣,小声嘀咕“真能避邪吗”,可到了傍晚,就有个穿蓝布裙的丫鬟跑过来,喘着气说:“我家小姐穿了你们的锦缎,下午头不晕了,还吃了小半碗粥,再给我来两匹!”

消息一传开,第二天一早,云锦阁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黎清姿穿着粉绫罗裙,带着两个丫鬟挤在最前面,一进门就扬着帕子笑:“瑜儿妹妹,给我来十匹!前几日李府的小姐还说我‘印堂发暗,恐有邪祟’,现在我穿这个去赴宴,看她还敢不敢嚼舌根!”

姜瑜正拿着胭脂红的印章往锦缎上盖——印章上刻着“姜氏辟邪”四个字,盖的时候要用力按,不然颜色会浅。她抬头时鬓角的碎发垂下来,沾了点朱砂,笑着应:“黎姐姐放心,这锦缎不仅能辟邪,还耐洗,用皂角搓都不掉色,保管你穿着舒心。”

忙到傍晚,货架上的辟邪锦缎就卖空了。姜禹心抱着账本坐在柜台后,手指点着上面的数字,笑得眼角都堆起了皱纹:“瑜儿,你看这销量,比上个月翻了三倍!这云锦阁是我守了十年的心血,要是真砸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姜瑜把一叠银票递过去,银票上还带着油墨的味道:“姑姑,这是今天的利润,你收着。我就是搭把手,真正撑起云锦阁的还是你。”

姜禹心愣了愣,眼眶瞬间就红了,伸手抹了把眼角:“傻孩子,跟姑姑还分这么清?”她把银票推回去,指尖带着点颤抖,“你刚回姜家,手里得有闲钱,这些你拿着买首饰。以后云锦阁的事,咱们姑侄俩一起扛,谁也别落下谁。”

两人正说着,小伙计小张突然跑进来,跑得满头大汗,手里还攥着张明黄色的帖子:“四姑姑!大小姐!宫里的刘嬷嬷派人来传话,说要订二十匹辟邪锦缎,给后宫的娘娘们用!”

姜禹心手里的账本“啪”地掉在柜台上,她赶紧捡起来,手抖得都翻不开页,脸上却笑开了花:“宫里都认可了!以后咱们云锦阁在汴京,再也没人敢欺负了!”

姜瑜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指尖轻轻抚过锦缎上的云纹——针脚的触感很清晰,让她想起师傅教她绣纹时的样子,师傅总说“绣护符纹要心诚,心不诚,纹就不灵”。她心里有点发酸,不知道师傅现在在哪个山头修行,有没有吃到热乎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