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番外5 双胞胎成长之路(2 / 2)

“兵不厌诈!教练只说不许用场外因素,又没说不许用脑子!你自已分心,怪谁?”

说完,得意地一甩马尾辫,转身去喝水了。

留下盛秉均在那里又气又恼,却又无法反驳,只能暗暗咬牙,把这个古灵精怪又厉害得要命的赵家小丫头给记住了。

……

相较于妹妹充满动感的假期,赵穆清的“课外实践”则显得沉静许多,却同样深度惊人。

他第一次进入某*委的办公室“实习”时,刚过八岁。

没有工位,没有头衔,只有一张放在角落的小书桌。

他的任务很简单:

在秘书的指导下,学习公文的基本格式、流转程序,阅读那些已解密的政策文件汇编和年度工作报告。

他需要理解一份文件从起草、征求意见、修改、签批到最终下发所经历的全部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意义。

那些严谨甚至枯燥的文字,在他眼中呈现出权力运行与协调艺术的深层逻辑。

家庭教师为他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社会调研”课题,内容远超普通中小学生的认知范畴。

九岁时,他的课题是“不同区域城乡结合部的治理模式比较”。

在老师陪同下,他实地走访京城多个城乡结合部,观察环境卫生、流动人口管理和小商业生态,并与居委会人员、小店业主、居民进行预设问题的简短交流。

回来后,他需撰写报告,分析不同模式的优劣,并提出自已的“建议”。

这种训练,让他从小就摒弃了纸上谈兵,学会了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去观察、提炼问题的本质。

他更多的时间是“旁听”和“观察”。

赵廷文在家与人谈事时,他有时会被允许待在书房一角安静地看书。

实则全心捕捉着大人谈话的视角、分寸和问题界定方式。

他默默将这些碎片信息与书本知识、调研见闻相互印证,逐渐构建起自已独特的思想框架。

……

周六清晨,秋阳柔和地洒满西街别院。

早餐桌上气氛宁静,精致的餐具盛着清淡的餐点。

赵廷文放下手中的简报,望向对面安静用餐的儿女。

“今天天气不错,”他语气温和,“上午我没有安排,带你们去后面的林苑散散步?聊聊你们最近在学校的情况,或者……随便聊聊。”

对一位日理万机的大领导来说,这样的闲暇与亲子时光实属珍贵。

方允正小口喝着牛奶,闻言也微笑着看向孩子们,期待他们的响应。

然而,妹妹方攸宁率先抬起头,利落地咽下食物,小脸上没有丝毫犹豫,声音清脆急切:

“爸爸,今天不行。大伯一会儿就派人来接我,我要去他那儿。”

她顿了顿,又自然地补充:

“晚上我也不回来了,就住在大伯家。”

餐桌上安静了一瞬。

方允与赵廷文对视一眼,彼此眼中流露出些许无奈笑意。

赵廷琛“抢”侄女的手段是越来越熟练了。

他们都知道,所谓的“去找大伯”,绝不只是简单的家庭聚会,必然又是某个能让小女儿眼睛发亮的军事项目或推演在等着她。

方允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纵容,叮嘱道:

“去吧去吧。记得要听大伯的话,不许调皮捣蛋,更不能打扰大伯工作,知道吗?”

她伸手替女儿理了理额前并不凌乱的碎发。

“知道啦妈妈!我可乖了!”

方攸宁立刻保证,大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显然心思早已飞到了大伯那边。

一直安静用餐的赵穆清放下了勺子,用餐巾擦了擦嘴,才看向父亲,语气平静地接话:

“爸爸,那我陪您散步。”

他的安排总是这样,沉稳而体贴,会自动补位,让家庭氛围保持和谐。

于是,上午的时光一分为二。

方攸宁很快被一辆挂着军牌的黑色轿车接走,直奔向她向往的“战场”。

而赵廷文则与儿子在庭院中悠然散步。秋叶满地,脚步沙沙作响。

“爸爸,”赵穆清声音清晰。

“我最近在看过去五年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执行细则,发现了一个现象。”

“你说。”赵廷文目视前方,语气平静。

“组织的政策意图是好的,‘房住不炒’和‘改善民生’是核心。

但落实到地方,有的城市把它简化为房地产开发,拆迁补偿不透明,引发矛盾。

有的财政乏力,改造停滞,出现‘半拉子’工程。

还有的地方改造后,原住民因成本上升被迫迁往远郊,表面环境改善,实则通勤成本增加、社区纽带断裂,并未真正提升幸福感。”

赵廷文微微颔首:

“看得很细。那么,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我认为是政策执行的‘度’和‘序’没有把握好。”

赵穆清沉思片刻,谨慎组织语句:

“‘度’是分寸,补偿多少才算合理?政府、开发商和民众的利益如何平衡?

‘序’是顺序和配套,是不是该先确保安置房和公共服务到位,再启动拆迁?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这需要非常精细的地方治理能力,而目前很多地方的考核机制和财政模式,似乎并不完全支持这种精细化运作。”

赵廷文停下脚步,看向儿子:

“如果由你来设计这项政策,你会从哪里入手?”

赵穆清没有立即回答。

他思考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

“我可能不会急于出台一个全g一刀切的指标性政策……”

秋阳映照着他稚嫩却无比认真的侧脸。

赵廷文凝视儿子,眼中是深沉的欣慰。

这孩子所见的已不仅是政策文字的表面,而是其背后的执行逻辑、利益博弈与治理哲学。

“很好。”

赵廷文的声音平稳而凝重:

“制定政策不易,执行好政策更难。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能看清矛盾背后的关键制约,并提出具有建设性、可操作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他轻拍儿子的肩,继续向前走去。

赵穆清跟上父亲脚步,沉默地消化着父亲的点评,内心却如同被点燃了一盏更亮的灯。

对“治g平天下”这五个字,有了更具体、更深刻也更敬畏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