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年岁渐长(2 / 2)

司理理默然颔首,她身为南庆谍报系统的主导者,本身修为仅达六品,勉强能够护身,应付寻常琐事而已。

但她深知九品的分量,也明白能让两位九品甘愿效命的分量绝非寻常。

试想,这样强大的势力,即便算上太子,放在九位皇子中,也堪称顶尖。

换作其他任何一位皇子拥有此等力量,必然早着手结交文武百官,谋求高位。

毕竟没人抗拒权力的诱惑,否则李旭出宫后便不会急于彰显身份。

然而,从十岁至今,四年过去,李旭丝毫不见争夺之心,怎能不让司理理想不通?

“实在看不透,实在是看不透……”

司理理喃喃低语,摇头将此事暂且搁置,转而提及另一桩事务。

“哦,对了,关于最近突然崭露头角的新势力,有何线索?”

老仆摇了摇头,答道:“尚无更多进展,可以确定并非监察院,也不是锦衣卫。这两处都有我们的人,若是他们所为,这么久应该已有蛛丝马迹。”

司理理听罢长叹一声:“烦恼接踵而至,究竟是哪一方的势力,竟有这般手段,能避开监察院与锦衣卫,布下如此隐秘的布局?”

"北齐如此,连南庆也开始显现迹象。若二者同属一股力量,那简直是令人胆寒的存在。"司理理话音未落,身体猛地一颤,脑海中闪过一个惊人的念头,那张笑颜稚嫩却令人生厌的身影逐渐浮现,愈发清晰。

两股深不可测的势力,悄然覆盖了北齐与南庆。

表面上,那看似逍遥自在、无所事事的亲王,实则暗藏玄机,竟有两位九品高手随侍左右。

莫非,这两股势力的背后,竟是这位新晋的秦王殿下?

司理理的心跳骤然加快,如果真是如此,这位年卿的王爷定然有着极深的图谋。

她早已抓住近水楼台的契机,与这位王爷建立了某种特殊关系。若日后局势生变,她也能迅速作出反应,无论是顺势而为还是加以利用,皆有章可循。

思绪飘忽间,她突然警觉到问题所在——这两股势力早在四年前便已显露端倪,而彼时那位王爷不过十岁孩童。即便他天资卓绝、早熟过人,也难以凭空聚集如此势力。

若说这两股势力的成员个个忠诚不渝,倒也合情合理,但以一个十岁孩童的能力,如何能赢得这般信任与效忠?

越想越觉得匪夷所思,不仅原有的疑惑未解,反而衍生出更多难解的问题。

司理理意识到自己又陷入了困境,蹙眉思索良久,最终带着满腹困惑回到了醉仙居。

此时,李旭已辞别庆王府,返归宫中,打算向庆帝与怀妃告辞,离开帝都。

他已想好借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已及弱冠之年,理应遍历山川,开阔眼界。

"旭儿,真要走吗?外面危机重重。"怀妃眼含忧虑,目光中满是不舍。

李旭卿叹一声:"母后莫忧,孩儿已然长大,身为……之子,当学着直面这一切。"

"况且此次同行有赵高与惊鲵,他们皆为九品巅峰,料想不会有太多险阻。"

在这十四年间,李旭一直沐浴着怀妃细致入微的呵护与无私的母爱。正因如此,他对怀妃的感情并非全然陌生,此刻分别,心中难免泛起波澜。

然而,他必须离开。

京都的氛围早已限制了他的成长空间,各方势力虎视眈眈,稍有动静便会招致关注。在此境况下,李旭若有所动作,必会被有心之人盯上。

唯有远离京都,迈向更广袤的世界,他才能彻底施展自身才华。

怀妃微微张口,最终化作一声叹息,低声说道:“我也清楚,身为男子,理应自强不息,力求精进,不被家室牵绊。”

“若只蜷缩于深宫之内,由女子抚养长大,即便年岁渐长,也不过是永远依赖扶持的软弱之人。”

“想起你出生时险些遭逢不幸,那时我在京都,尚能照拂你,可若远行,又有谁能知那些人会如何行事?”

怀妃说着说着已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李旭沉默不语,忽而起身走近,用力抱了抱母亲,随后转身离开怀雅宫,直奔太和宫正殿向庆帝辞别。

庆帝的态度则平静得多。毕竟他久居高位,天下万物皆为臣属,对寻常人家的骨肉之情本就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