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劝阻(1 / 2)

登凤阙 锦瑟轻寒 2600 字 1个月前

次日中午,夏侯纾收到了密信。就在他们离京不久,有人按捺不住,开始在宫中制造混乱,毒害了几个明台殿的宫人。独孤彻趁机抓到了潜伏在宫中的细作。然而,考虑到当前的形势,他们不能声张此事,因此他们只能一面审问这个奸细,深挖背后的势力,一面借助那细作的渠道,继续与北原进行秘密联络。

按照原先计划,夏侯纾送走了“陛下”的銮驾,只是自己却留了下来。

夏侯纾坐在屋内,心事重重。她思量着回头该如何向独孤彻解释自己的不守信用。就在这时,一名年轻小将快步走了进来,他单膝跪下,神态庄重,高声说道:“小将石怀宇参见贤妃娘娘!”

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和敬仰,让夏侯纾不禁一愣。

“石怀宇?”

夏侯纾被这个名字深深地震撼,记忆如翻江倒海般涌来。刹那间,她的思绪被拉回到三年前的那个冬季,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

那个时候,她只是出于一时的善心,给予了他们帮助。然后,她按照石怀宇的意愿将他送到了居雁关,以为从此再无相见之日。她从未想过,生命中还有再次遇见他的时刻。

半晌,夏侯纾才回过神来,眼神中带着几分惊讶和困惑。她走到石怀宇的面前,伸出手将他扶起。

眼前的这个少年,十七岁不到的年纪,已经初步具备了男人的体格。他的嗓子有些沙哑,仿佛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他的脸上带着坚毅的棱角,仿佛是被边关的风沙磨炼出来的一样。

夏侯纾不禁感慨万分,眼前的石怀宇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羸弱的男孩。他成长为一个坚韧、成熟的男子,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石怀宇缓缓抬起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的声音带着激动和期待:“姐姐,你还记得我?”

“我怎么可能忘记呢?”夏侯纾轻轻一笑,将眼中的泪光隐去,专注地凝视着石怀宇越发成熟的面孔,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感慨,“真没想到,仅仅三年,你已经长成了这样英挺的少年,能够为国效力了。”

“全凭姐姐的救命之恩以及徐小将军的提携,怀宇才有今日的成就。”石怀宇热切的表示,“虽然短短三年,但在我心中,其意义胜过十年。只是居雁关与京城相隔甚远,我身在军营,逢年过节无法亲自回京拜谢。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姐姐,希望能有机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夏侯纾不禁感到汗颜。她当时答应石怀宇的请求,仅仅是出于对他遭遇的同情。而今他取得的辉煌成就,完全是他自己不懈努力的结果,与她并无多大关系。她不敢贪天之功。于是,她连忙说道:“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造化,不必谢我。不过,看到你现在如此出色,我深感欣慰,至少我当年的决定并未错。你天生就应拥有这样的气数。”

石怀宇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忙谦虚地说:“当初若非姐姐的搭救和引荐,怀宇也不会有今日这番出息。”

夏侯纾觉得他能保持初心,谦虚恭谨,其中少不了徐暮山的悉心教导。只不过徐暮山目前正在热孝期,他们也不好提他。于是,夏侯纾便拉着石怀宇到榻上坐下,热切的询问他讲这些年的经历。

石怀宇说他刚来的时候,因体质虚弱,完全跟不上其他将士的训练节奏,常常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浑身是伤,还被同伴嘲笑。可他就是不服气,别人越笑他,他越努力训练,暗自发誓要让别人刮目相看。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石怀宇的坚持与毅力逐渐打动了徐暮山。徐暮山对石怀宇的特别关照,不仅仅是因为夏侯纾的举荐,更是因为他看到了石怀宇那颗不屈的心。他甚至破例允许石怀宇与他并肩作战,共赴战场。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石怀宇的意志,也让他在战场上赢得了尊重。

石怀宇还告诉夏侯纾,当他初次踏上战场时,害怕得浑身发抖,手中的长枪仿佛重若千斤,无法动弹。直到目睹同伴惨死于敌军刀下,他才瞬间坚定了信念。之后,徐暮山将他调至身边,委以重任。遗憾的是,他认为自己还是过于弱小,能力不足,没能保护徐英达将军。

夏侯纾注视着石怀宇那因日复一日的操练而布满老茧的手掌,心中既充满了疼惜,又带着几分无奈。在她的想象中,像石怀宇这样年纪的孩子,如果生长在一个和平年代的富庶人家,此时应当还被父母呵护在掌心里,或在书堂里诵读诗书。然而,这个孩子却过早地承受了远超其年龄的苦难。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如同一只贪婪的巨兽,毫不留情地吞噬了一个孩子应有的美好童年。

只有当战争彻底终结,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找回他们失落的幸福童年。这是夏侯纾心底最深切的期盼,也是她坚持下去的信念与动力。她明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为无数个无辜的孩子,以及那些因战争而破碎的家庭,找回一份应有的宁静与温暖。

夏侯纾抬起头,注意到石怀宇的额际有一道疤。那道疤痕已经淡了许多,显然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愈合。她不禁好奇地问道:"你的额头是怎么回事?"

石怀宇抚摸着自己的额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轻松自若地回答:“先前与北原大军交战时,我不幸被敌人挑下马背,恰好摔落在一位已阵亡的士兵的兵器上,留下了一道伤口。不过,那个北原人也未能幸免,最终被我所杀。姐姐,我是不是很厉害?”

当听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如此神采飞扬地说出这样的话,夏侯纾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揪心的疼痛。在她看来,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无忧无虑,享受着青春的快乐,而不是承受着这样的压力。因此,她决定要采取行动,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突然,一阵急促的号角声划破了宁静的空气,这声音刺耳又凌厉,仿佛带着一种不祥的预兆。夏侯纾心头一紧,一种强烈的预感在她的脑海中迅速蔓延。她急忙结束了与石怀宇叙旧,急匆匆地跑出去打探消息。

原来,北原军趁着赤羽军为战死将士举丧的时机,再次发起了攻城的挑衅。他们如同狡猾的狼群,趁赤羽军无暇他顾之时,意图撕开防线的缺口。还沉浸在市区好友的悲痛中的夏侯渊怒不可遏,已经率领着一群同仇敌忾的将士出城迎战。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的决心如同铁石一般坚定。

夏侯纾不禁忧心忡忡,眉头紧皱。她没想到父亲身为老将,遇事向来沉着冷静,此刻竟然也会如此意气用事。北原军分明是看好他们正处于悲伤之中才刻意来攻城的,想必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父亲此番带着人马前去必然会中了他们的计。

夏侯纾顾不得换下身上的衣裳,匆匆骑上一匹马,疾驰而出。几个尚未明白情况的侍卫,也紧随其后,追出了城门。

石怀宇见状便知大事不妙,连忙去通知守灵的徐暮山。

夏侯渊共带了三万大军出城,所到之处黄沙漫漫,烟尘四起,遮天蔽日。

正当夏侯纾在寻找近道时,徐暮山和石怀宇已经快马追上了她。

在一片尘土飞扬中,徐暮山疾驰而来。他一挥马鞭,将夏侯纾拦在马前。他的眼神焦急,语气急切,大声问道:“纾儿,你要干什么?”

他这次没有叫她贤妃娘娘,这让夏侯纾感到了一丝亲近与放松。随后,她紧握缰绳,抬头看向他们,对徐暮山说道:“徐二哥,你熟悉这里的地形,还请尽快带我抄近道追上他们,此番不能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