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符家兄弟(1 / 2)

登凤阙 锦瑟轻寒 1904 字 1个月前

夏侯纾像阵风一样跑进颂雅堂,便看到母亲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夏侯翊,眼神慈爱,嘴角含笑,难得的松弛。而夏侯翊则有声有色地汇报着这两个多月来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母亲不时问上几句,所以这个话题就一直没有停下来。

这幅母慈子孝的画面一下子戳中了夏侯纾的心脏,她便愣在门口看了许久。心里想的却是如果大哥还在,或许这样的场景会出现得更多。

庆芳进来奉茶时看到了,笑道:“三姑娘来了,怎么站在门口不进去?”

夏侯纾这才回过神来,伸出食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另一只手指了指里面,示意庆芳不要打扰那一片温馨。

庆芳恍然大悟,立即点头表示明白了。但是钟玉卿还是被庆芳的声音吸引了过来,笑着招手让夏侯纾进去。

夏侯纾大大方方地走进去给母亲见了礼,才看着兄长调侃道:“二哥,你出门这么久,信也没写几封回来,我还以为你把这个家给忘了呢!”

“谁说我没写信?”夏侯翊抬眸看了妹妹一眼,随即笑着说,“我每隔十天就会给父亲和母亲写信报平安的。”

钟玉卿赶紧点头表示认可儿子的说法。

这个真相多少让夏侯纾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她便故作生气地瞥向一边,气鼓鼓道:“合着你给父亲母亲都写了信,就是不给我写,你不是把这个家忘了,你是把我给忘了!”

夏侯翊笑意盎然,并不打算安慰她,反而没心没肺地说:“你在信中反反复复就那么几句话,不是问我眠象山有什么好,就是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不都统一回复你了吗?”

所以,这就是你出门近三个月只给我回了一封信的理由?

夏侯纾瞪大眼睛望着兄长,看来她真得好好掂量掂量她们的兄妹之情了。

“母亲,二哥他又欺负我!”夏侯纾立马委屈巴巴地靠向钟玉卿,拉着她的袖子撒娇道,“母亲,你快管管他!”

有句话叫做“不痴不聋,难做阿家翁”,钟玉卿身为越国公府的当家女主人,每天要面对的都是些繁杂难理的家务事,许多事情也只能装聋作哑听之任之。对待儿女也是如此。兄妹之间,哪有不拌嘴吵架的,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做父母的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就算想管,也管不过来。

钟玉卿才不上这个当,立马摆手拒绝道:“你们兄妹俩的事情,自己去解决,不要扯上我。”

夏侯纾没得到支持,立马就说:“母亲你偏心!”

“我这不叫偏心,我这叫明哲保身。”钟玉卿笑道,“我这会儿要是替你出头了,回头你们俩私下和好了,还不知道要怎么笑话我多管闲事呢!”

夏侯纾忍不住抿嘴轻笑,夏侯翊也笑。

钟玉卿就知道一双儿女是闹着玩的,不由得笑了笑,既无奈又欣慰。她顺势理了理自己被夏侯纾拉扯后留下了几道褶皱的袖子,才抬头对夏侯翊说:“你长途跋涉,一回来就被我拉着说了这么久的话,肯定也累了。如今你妹妹回来了,看样子也有很多话要问你,你且先带你妹妹回去吧。等你们父亲回来了,我再派人去叫你们。”

为了逗母亲开心,夏侯翊滔滔不绝的描述自己的见闻,早已口干舌燥,此刻听了这话,就像得了特赦令一样,立刻就带着夏侯纾告辞。

兄妹俩从颂雅堂的正屋出来,就看待院子里站着两个模样清秀爽朗的少年。夏侯纾忽然想起刚才自己进来的时候,这两个少年就已经在这里等候着了,所以就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夏侯翊立马就明白了妹妹的意思,便介绍道:“这是符息和符止。”

夏侯纾满脸疑惑。

“他们是师父后面收的徒弟,在山上苦修多年,深得师父的真传,武功不在我之下。”夏侯翊继续解释道,“此次我回来,师父特意让他们跟我下山来历练。”

灵丘道人年轻时一直是一人一马一剑云游四海,快意江湖,所以夏侯翊是他收的第一个弟子。而近十年来,灵丘道人好像是年纪长了,又或者是看厌了外面的山山水水,突然就对云游这件事失去了兴致,基本上是幽居在眠象山,不怎么理会红尘俗世。夏侯翊这个做弟子的只能隔段时间就去眠象山看望他,顺便请教武艺。

当然,灵丘道人偶尔也会觉得山里闷得慌,悄悄跑来京城住上一两个月。每每遇到这种好时机,夏侯纾就会挖空心思献上各种宝贝讨他老人家欢心,以求他高兴了就能传授自己些许武艺。

至于灵丘道人什么时候又收了符家兄弟为徒,夏侯纾还真没听说过,一直以为夏侯翊是灵丘道人唯一的弟子。不过夏侯翊都说他们俩是灵丘道人后面收的徒弟,她也没什么好怀疑的。

“想不到灵丘道人竟然还会再收徒弟!”夏侯纾若有所思道,“难怪这些年他都不怎么来京城了,原来是要教新徒弟!”

夏侯翊知道妹妹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也没放在心上,遂笑了笑,然后指着妹妹对符家兄弟说:“这就是师父曾跟你们提过的夏侯纾,我的胞妹,以后大家会经常碰面的。”

两个少年连忙向夏侯纾见礼,个头高一点的便说:“经常听师父提起夏侯师妹,今天总算是见到本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