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处置丫鬟(2 / 2)

闻言,太后惊诧,干净利落的起身,目光如炬的打量着四周。“哪里有人?”

不似桂嬷嬷那般心虚胆小,太后处变不惊的向桂嬷嬷的方向走了过来。由于没能看清楚地面上躺着的人,太后脚下不稳的向前跌去。好在桂嬷嬷眼疾手快,将其扶住。

“太后,你没事吧?”

这一刻,太后终于察觉到了问题的不对劲。刚刚自己似乎是被什么东西被拌住了一般,难道真如桂嬷嬷所说,屋里有人不成?

带着疑惑,太后厉声质问道:“谁在那里?还不赶紧起来说话?”

躺在地上的人,没有任何的回应。

杜嬷嬷感觉到一阵心惊肉跳,站在太后的身旁,忍不住的提醒道:“太后,那……该不会是一个死人吧?”

“住口!满嘴胡言乱语!慈福殿里向来守卫森严,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有人死在哀家的寝宫?一定是哪个不长眼的奴才,昏睡错了地方。”斥责过后,太后再一次对着地上的人,大声的呵斥道:“哀家在跟你说话,听见了没有?还不赶紧起来,难道要等哀家命人扶你吗?”

眼见地上的人毫无反应,一向沉稳的太后,终于有了一丝的动容。“来人……来人啊……”

好久不见回应,太后有些心慌的推搡了一下桂嬷嬷,“去外面看看,守卫的人都去哪里了?若是让哀家知道他们敢借机偷懒,哀家一定扒了他们的皮,哼!”

太后气呼呼的叉着腰,显然气的不轻。桂嬷嬷领命而去,慌里慌张的将房门推开。一道紫色的闪电横空劈下,惊的桂嬷嬷妈呀一声跌坐在地上。雨势顺着打开房门,夹杂着丝丝冷风吹了进来。屋内发出阵阵回响,太后心有不安的走至到桂嬷嬷身前,不满的训斥道:“都这么大岁数了,胆子竟然还是这般的小。一惊一乍的做什么?还不快去!”

桂嬷嬷犹犹豫豫,始终不肯踏出房门。院内清冷,只有她与太后的气息在回**。

见状,太后恼怒的将桂嬷嬷推开,“胆小的东西,哀家自己去!”

“太后,你不能走!”桂嬷嬷接下来的话,没敢在说下去。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桂嬷嬷突然提醒道:“太后,此事有些不同寻常,寝宫里突然多出了一个人,而恰巧这个时候,守卫又不见回应。你贸然出去,万一出了事情,奴婢该如何跟皇上交代?不如这样,待雨停了以后,奴婢这就去叫人过来掌灯,如何?”

太后仔细的想了想,也只能如此了。过了好一会,雨水停歇。这时候,守在宫殿外的两个丫鬟见慈福殿没有人掌灯,于是并肩而来。

“晴儿,慈福殿的守卫呢?”太后出声询问。被叫做晴儿的丫鬟提溜着一双大眼睛,左右看了看,“奴婢也没有看到,只是见太后寝宫没有掌灯,所以特意过来瞧瞧。”

话音一落,杜嬷嬷指挥着晴儿进屋掌灯。多了两个丫鬟在,太后的心绪总算平稳了很多。直到屋内传来晴儿惊恐的叫声,太后这才随着桂嬷嬷急匆匆的走来。

晴儿与另外一个丫鬟,见太后走来,心中有了倚仗,赶紧起身跑到太后的跟前,脸色苍白的指着地上的死人道:“太后……”

地上一大摊的血水,环绕在女子周围。似乎是死前受了极大的痛苦一般,女子的眼球向外凸出,就连手臂上都满是血淋淋的抓痕。衣服上湿漉漉的,粘合着雨水,就连双手都被人紧绑至身后。

这是谁干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何杀了人以后,要把人塞到慈福殿里来呢?是为了警告她,还是为了嫁祸她呢?太后目光深沉的攥着衣袖,当即命令道:“将人立刻埋了!”

桂嬷嬷见状,低声提醒道:“太后,这天气刚刚下了雨,若是此刻翻土埋人,只怕会引人怀疑。看这身行装,恐怕是哪个宫里的丫鬟,不如让奴婢将她处理以后,在私下好好的调查一番,看看是哪个宫里的丫鬟。顺藤摸瓜,想来会早日找到下黑手的人。”

闻言,太后怒不可遏的冷哼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连哀家也敢陷害。若是让哀家知道,定不饶她。”

就在桂嬷嬷准备将人拉出去埋了的时候,皇帝突然带人出现。眼见春儿浑身是血的被人拖走,皇帝当即阻拦道:“母后……”

太后似乎是没有预料到皇帝的到来,有些困惑的问道:“皇儿不在御书房里处理政事,怎么好端端的跑到哀家的寝宫里来?”不想因为一个丫鬟,扰了母子的氛围,太后一边催促着桂嬷嬷将人拖下去,一边令晴儿前去沏茶。

待春儿被拖走以后,皇帝随着太后入了屋内。“儿臣听说慈福殿里一片漆黑,无人掌灯,担心母后发生意外,这才带人急匆匆的赶来。”

说到这里,太后心中有气,“也不知道这帮狗奴才是怎么做事的?不过是一个雨天,竟然也能借此机会躲个清闲。若不是晴儿及时出现,恐怕母后现在还要忍受煎熬。”

太后故意隐去了春儿的那一段,只是单纯的希望此事不要影响了母子之间的氛围。不过是一个丫鬟,哪个宫里都是寻常的事,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只可惜,太后不知道的是,就在此之前,皇帝刚刚处决了婉贵人。而恰巧此时,婉贵人的贴身丫鬟春儿却在慈福殿里死的不明不白。太后一不做解释,二不提及,还故意忽略不计,这是什么意思呢?

太后不想说,皇帝自然无法开口询问。若是为了一个丫鬟,怀疑太后,只怕母子俩今日立刻就会不慌而散。

想到这里,皇帝即刻安抚道:“母后无事,儿臣这就放心了。这群狗奴才,儿臣一定会亲自问罪于他们。母后放心,这种事情,以后不会再出现。”

有了皇帝的保证,太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看样子,皇帝对这个被拖走的丫鬟并不上心,既然如此,那就权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好了。

“皇儿心中记挂母后,母后心中属实安慰。只是天色渐晚,皇儿还是早些回去的好。刚下过雨,这道路难免湿滑,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