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后妈斗智斗勇多年,苏竹喧才不是软柿子。
再经老狐狸倾囊调教,职场小狐狸横空出世。
从方翔、赵思蕾和蔡志霞的态度看,秦菲雪后台非同一般。
妄动之前,她必须知己知彼。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体面退出。
手机短信提示音响。
乔禾耘回信息:【房租,就当是你做网页美编的酬劳。】
苏竹喧欣喜:【你什么时候回来?】
良久,短信回复:【一周后。】
此刻,乔禾耘正在北川,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当天下午,他乘飞机前往成都,但因航空管制,飞机降落在重庆。
江北国际机场,聚集了大批全国各地飞来的记者。
包括省电视台的明小昭和摄像师小柴。
他们合租一辆中巴,赶往成都,又从成都赶往灾区。
从成都到映秀的途中,山上滚落大石,道路阻断。
他们下车徒步行走。
山体滑坡,滚下泥石流,他们绕道爬山。
一路上,残垣断壁,废墟绵延,空气里飘着臭味。
三个人,六条腿,硬生生走了三四十公里。
途中,携带的干粮吃完。
明小昭用精神食量,投喂两位后辈:“灾难报道,对于记者来说,就是迎着雪崩寻找雪莲。逆向而行,是我们的使命。”
赶到震中,他们汇入记者群,和解放军们一起抢救生命。
“禾耘,快来!”明小昭的声音,从两块断壁处传来。
乔禾耘跑过去。
断壁之下,有位中年妇人,嘴里喊出微弱的求救声。
明小昭徒手扒拉横在面前的破砖碎石。
“住手!”乔禾耘喊道,将她往旁边扯。
断壁被扒动,另一块横梁倒下来,砸中明小昭的左臂。
明小昭不死心,另一只手要去搬横梁。
妇人朝她摇头,双手用力上举,举起一个包裹严实的襁褓。
明小昭伸手过去,从横梁和断壁的缝隙间接过,襁褓里面竟然有个婴儿。
明小昭将婴儿塞到乔禾耘手里。
乔禾耘抱着婴儿,往不远处的解放军驻点跑。
驻点里有军医。
返回之时,却见明小昭呆呆站立,废墟之下的妇人闭上了眼睛,嘴角挂着浅淡的笑意。
“走吧。”
两人往前走,前面聚集了几个解放军,对一个正在废墟里疯狂扒拉的中年男人说:“老乡,我们已经探测过,这边没有活着的人,你快上来,危险!”
那人不听,扒拉出一个男孩的身体。
他抱着孩子走上来,所有人都沉默了。
给孩子裹上袋子,那人继续往前走。
忽然站住,仰天长啸。
他的叫声,如凄厉的箭刺向阴沉的天空。
乔振华曾对他说:“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人,事实的记录者。时刻保持冷静客观的头脑,落笔才能客观理性。”
此时,乔禾耘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面。
在场的人,除了明小昭,全都哭了。
乔禾耘抹干眼泪,才发现明小昭手臂弯曲,额头上都是汗。
“你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