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唐家又作死(2 / 2)

“好,哥不愧是真汉子!佩服,佩服。”

.......

管黎归家去因下了雪,家里才撤下的暖炉又烧起来,潘柔夫妇两个过来,因说起今年的雪走的晚,潘柔笑道:“姐姐种了一地的好棉花,造福百姓,大约老天爷也欢喜,故而下一场大雪庆贺庆贺。”

众人笑道:“可不是这样么?”

管黎脸上也带着笑,她这里这点棉花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要想整个平州珠州过上好日子,还需多加谋划。

乡下民风淳朴,百姓多以放牧为业。夫妻聚少离多,因此子嗣都少,不比南地,男耕女织,一家子能在一处过日子。

放牧也不是不好,只是银子都教贩货的商贩赚了,百姓也就得一个温饱,如今有了官商,虽说能照顾百姓,但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北地的土地这么多,全荒废着实在可惜,尤其是南地那边粮食供不应求,而且时常有水患灾难,若是北地能多种粮食,岂不能解决粮食不够的危机?

北地放牧已经好几百年,想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就拿去年的棉花地来说,虽然许多人眼红,但官府那边卖出去的地还是少数。很多百姓认为不过是侥幸罢了,要么就是人手不够,不会种地,又或者是习惯了四处为家的放牧生活。

今年少不得还需再买些地,多请人种棉花,只要大家看到了利,必定也会跟风。

管黎把这个想法和众人说的一遍,还要买地,这回不光是棉花,还要蔬菜。北地吃大饼多,大饼存放时间长,带着方便。在深山放牧饿了,挤上一壶奶烧热就着大饼就能吃。商户们出门在外,带上十几张大饼和烤羊肉,路上也能吃,比南地的米饭方便。

北地多数农户种植小麦为多,只有少数富足人家种水稻。吃米饭的人少,种水稻自然是吃力不讨好,但面食只有普通百姓家庭吃。管黎在南地长大,最是吃不惯面食的,初到唐家,吃不到米饭管黎才说要给家里发月钱,为的是自己买米吃。

“记得在宫里吃的元宵,味道不错,咱们这里揉面若是也能包馅儿,只怕比元宵还好吃呢!”

除了春儿,其他几个丫鬟都不会做饭,自然是听的云里雾里,春儿听出了门道来,“不就是混沌么?从前听人说过,只是没吃过。咱们这里菜精贵,没几个人吃得起那玩意儿。”

管黎点头,记得以前在御膳房当差,宫女们聚在一起,有个宫女做混沌,只可惜宫女只能捡一些烂菜叶子偷偷做,味道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可在北地就不一样了,羊肉肥美,包饺子混沌正好。

我朝人大多吃米饭,面食自然是上不得台面的,因此很多面食吃法鲜少有人知道。

北地水田甚少,种植水稻耗费工程太大,不现实,还是小麦靠谱些,若是多弄些吃法,必定能受百姓喜欢。

打定主意,不等雪停,吩咐人送信到庄子上,工坊里,请管事们都过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