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说嫌弃,二位嫂子年长我,和我柔儿又是姐妹,嫂子不妨也叫我妹子罢,看嫂子们给柔儿妹妹做的嫁衣,我心里总觉得不痛快,我虽说不如柔儿妹妹可人疼,也不该没人疼啊!”
潘家两位娘子自是欢喜,“既然这样,我们托大唤你一声姑娘,往后你也是咱们家的姑娘。”
管黎乐得给两位嫂子敬酒,唤了一声嫂子。后才知道这两位出身微末,潘家当时做主的是潘柔的娘,心里嫉妒两个长子,故意撺掇着娶了两个出身低微的媳妇。却不想歪打正着,这两位媳妇极其贤惠,老太爷过世之后潘老夫人并没有给两个继子多少家产,大哥去年考取功名,如今也是官身,二哥好武,虽未求得功名,等到年后跟着大哥一同上任,可幸的是二位娘子一向相处和睦,从未红过脸。
用过饭,管黎知道潘柔还有几个侄儿侄女,虽然没跟过来,如今认了亲少不得也要给孩子们准备红包。
潘家两位哥哥嫂子忙着家去收拾上任,自然不会久呆,管黎亲自拿了五十两纹银,六个荷包,里头装的都是一两银子一个并一对银裸子,说是给孩子们玩的。又有潘柔给哥哥们的二十两银子,并给孩子们的荷包。
潘家两位嫂子不肯收,“心意到了就成,如何敢让姑娘破费?”
潘大哥听见里头说认了亲,巴不得如此,也不肯收管黎的银子,只说:“妹子也太外道了些,家里虽然不如从前,还能吃的起饭,如何敢要妹子的银子?”
管黎将银子强塞到潘大嫂手里,笑道:“只许我收嫂子们的衣裳,就不许收我的?这是什么道理,一家子来往你送我我送你才亲热些。”
潘大嫂也不勉强,收下银子,对潘家两个哥哥说道:“妹子盛情难却,改明儿我和弟妹多做两双鞋袜与姑娘就是了。”
四人过来雇的轿子,管黎知道过年里轿子最是难寻,吩咐人将马车赶过来,临上车之前,潘家两位嫂子再三叮嘱:“知道你们不喜欢人多,咱家虽然落魄了,家去住的地方还是有的。前阵子唐家闹腾,你们也别怕他,不过是仗着你们这里没人撑腰,若再敢叨扰,只管过来找你哥哥们,这里别人怕他家,我们潘家可不怕!”
二人答应,送四人上车,管黎和潘柔两个回去,收拾着安排婚事。
因事出仓促,许多礼都来不及,好在潘柔是个知道好歹的,反倒劝说管黎一切从简,不必太过浪费。
管黎给潘柔准备了八担嫁妆,嫁衣是那边哥哥嫂子准备的,自然也用不着管黎费心再做,好与不好都是娘家人的心意。
选了个好日子,头天将聘礼抬到城外,等到吉时,一行人吹吹打打拥着一台八人大轿在门口迎娶,媒人在门口敲门,放鞭炮,撒喜糖、铜钱,引得好些人在门口欢呼庆贺,好不热闹。
唐靖裕听说潘柔嫁人,火冒三丈,这人离了唐家才多久,这就寻了汉子嫁人?分明是早就有了人的。气愤不过,带了几个恶奴,在潘柔出门准备上轿子的时候将人拦住。
不少人都知道将嫁的新娘是唐靖裕从前的娘子,见人来闹,怕殃及自身,纷纷躲开,也有好事的远远站着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