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买地种棉花(2 / 2)

那丫头说完管黎还没说话,婉秋便指着那丫鬟鼻子问道:“你这是什么话?公中的银子自是家公用的,请客莫不是为了唐家?哪个私吞了不成。”

那丫鬟也是个伶俐的,答复道:“姐姐这话我不明白,您有话也别对小的说,这是四娘吩咐小的回大娘的。”

管黎也不生气,对那丫鬟道:“请那边大娘来府上聚也是为着唐家,倘或你四娘不愿意,那我只好花我自己的嫁妆,到时候可别怨我自私不带携唐家。”

丫鬟得了管黎的话自去回复潘氏不提,但等了半晌也没个消息,管黎便吩咐人拿了自己的银子去外头买了各色干果装盘,又吩咐管家出去定一桌上等的席面送到她屋里来,下帖子请了两个唱的那日进来陪客。

特意过去给老太太请安,并且说明了要请知县娘子和小姐们来府上坐坐,“一来是谢大伯哥哥上回关照管家,二来我瞧着庄子周围有不少荒地,那些地没人要的应该便宜,想买些来种地。”

老太太也听说了此事,倒不是她没见识,这些荒地已经慌了好几百年,就是种地也种不出什么来。潘氏早和她说过管黎请客一事,既然不是为了唐家,请客所用也不该唐家出才对。

因此,老太太也没放在心上,只含糊地道:“既是这样,你自请她便是了,很不用回我。”

管黎得了话自去安排请客事宜。

种棉花比种药材容易,况且棉花要求不高,桑树要求更简单,棉花卖给本地商户,丝线自用,每年省了伙计跑路拉货的银子,且自家养蚕,丝线成色心里也有个底不是?

唐家不愿意分一杯羹那便更好,省的每次为唐家辛苦还没得到一句好话。

知县娘子和管黎是平辈,从京城回来知县家虽未派人过来迎接,却还是着人问候,管黎私自与知县娘子送了一份极厚的礼。知县娘子感管黎的情,又见管黎这般谦和,况且所求也不是难事,因此满口答应。

知县娘子回去不到五天的功夫,地契和文书便送到了管黎手上,送信的丫鬟还道:“我们娘说了:弟妹有甚难处只管说,不用外道,咱都是一家人。”

管黎道了谢,厚赏来人,得空回明老太太出去划好地界,请人拔草等待开春种棉花不提。

唐太太几个无事陪着老太太闲聊,因说起管黎买地,因想起她种了十来亩药材,今年这批药材是指望收不上来了,府里不但没节省开支,反倒多了几个花销,遂对老太太说道。

“这儿媳妇一向逞能多事,好好的粮食不种非要种甚药材,咱这块地是种药材的料?这地一年也有一二百两收成,您瞧瞧她都做些什么事儿。”

老太太一听少了一二百两银子,那还了得,“今年收不上来?这是做什么使?咱们做生意的就图赚钱,她要做什么。”

说罢一叠声儿教人唤管黎过来问话。

唐太太哼了一声道:“这媳妇属野马的,哪里在家呆的住,看她买的那些荒地还没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