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天婚假的李大司马,这十天内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在府里陪伴自己新上任的妻子。
虽然这妻子已经怀孕快八个月……
“不必,太妃……住在府里。”李奕想了想,派人去问清楚,看看骆太妃是不是还在大司马府。
“额?”郑佩云突然想到,自己离开了郡主府之后,那里就只剩下骆太妃一个人。
自己的义母那么喜欢热闹,那么害怕寂寞,不如就让她搬过来大司马府:“都怪我疏忽了,要不你去开口,请义母留在大司马府。”
说着,门口就传来骆太妃中气十足的声音:“不必说了,我已经派人去收拾东西。”嘻嘻笑道:“那听风阁挺好的,我就看中了那院子。”
郑佩云喜道:“义母喜欢就住着呗,届时烦了,我陪您回郡主府住一阵子。”又摸着肚子道:“等孩儿长了几岁,咱们一家人有空就回宜安走走,那到底是义母的故乡。”
“正是这样。”骆太妃感动得一塌糊涂,做义女和女婿旁边坐下来:“不过也要等我外孙有个四五岁才行,太小了我不放心。”
到时候正好带回宜安显摆显摆,她也是有女儿女婿和孙子的人。
“这有什么,孩子他爹护着,不会有事的。”郑佩云笑道,也认为会走会跑会说话的时候,带出去才好玩。
从小就习惯一下出门,多看多听多想,对身心成长和启蒙有益无害。
李奕闻言,眉梢都是笑意。他眼下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妻子的肯定,相信他会做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
“母亲在宜安可还有族人?”李奕问道。
骆大儒这些本家人,自不必说,骆太妃说出来李奕就知道,她不太明白李奕这样问的意思,末了突然说:“我父这边都是在仕的人,倒是我娘的娘家,有几个不错的年轻人,在宜安碌碌无为。”
骆太妃母亲的娘家门第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书香人家。到嫁给骆太妃父亲那一代,只出了一个刘秀才。
刘秀才膝下两子一女,眼下已经和骆太妃同岁,后辈最年长的有三十出头,最年轻的十七八岁。
虽然家道中落,可是人丁旺盛,一大家子十多二十口人。
刘家也是乐天派,读书不成便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倒也把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并不会因为有个太妃亲戚,就上门打秋风拉关系,相反他们过得很平凡,从来不跟高门大户来往,就好像忘了有这门亲戚似的。
骆太妃突然想起刘家来,脸上也有继续怀缅唏嘘,她的母亲在世时,总是回忆在娘家做姑娘的快乐,想必是有一双极好的父母,可惜斯人已逝,不管是外公外婆还是母亲,都已经不在了。
“若是可以,太妃写封信问问,有没有出仕的想法。”李奕的提议令两个女人面带疑惑。
“你手上缺人?”郑佩云脑子还算聪明,马上就联系到宫里的纷争:“可是现在才来培养,会不会迟了点?”
而且人选也不一定符合李奕的要求。
“不迟。”李奕没有多说,这些东西他心里有数,说出来只会让她们烦恼。
“既然女婿说了,我就写封信回宜安。”骆太妃眼珠子一转,这事对于刘家来说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带着风险的机会。不过李奕这种滴滴水不漏的人,站在他身边就不会有覆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