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302的一刻,杨美华就瘫倒在客厅。鲁子敬的大姨(杨美华的大姐)一直陪着,一边安慰她,一边叮嘱鲁子敬,说鲁振国走了,是杨美华最脆弱的时候,千万要多担待——她很清楚母子间的矛盾,当初双方因为要孩子的事情大闹、冷战,也是大姨出面说和。
就在这时,杨美华突然站起来去洗了把脸,接着就开始收拾屋子,把鲁振国用过的东西全部翻出来堆在客厅。
大姨:“美华,你这是做啥?收拾东西慢慢来好了,今天很累了先休息,让子敬点几个外卖来吃,吃完了先睡觉,我陪你。”一边说一边朝鲁子敬使眼色。
鲁子敬拿出手机问:“你们想吃什么?”
杨美华:“吃什么东西?哪有胃口吃?先收拾东西。”
大姨:“那也不着急啊!”
杨美华一边翻东西一边说:“不行,我不能坐下来,坐下来就觉得老鲁还在。他的东西我又用不到,迟早要收拾的。”
鲁子敬心中生出怒意来,就这么看着杨美华跟扔垃圾一样往外丢鲁振国的衣物。你就这么嫌弃老爸用过的东西?你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抹去老爸在这间房子里的痕迹?你是有多么厌恶跟他过日子?
大姨看过来,以为鲁子敬要发火了,连忙说:“美华,好了好了,慢慢收拾,我帮你一起收。”
杨美华:“我等不及,今天一定要弄完。留下几件头七的时候烧,其它都不要了。”说完从阳台柜子抱出几个长条形的袋子来,那是鲁振国的钓鱼竿。“啪!”仍在鲁子敬脚边。“你不帮忙就让开,别挡着。”
鲁子敬强忍怒气:“老爸刚走,你是不是太急了?”处理遗物是对逝者的尊重,哪有像她这样用来发泄情绪的?
一句话就让杨美华决堤:“我急?你知不知道这几个月我过的什么日子?你一个星期来两次,我几乎天天都去。陪夜是我,跑来跑去买药是我。一个人生病住院,全家人受累。这几个月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过。你们都关心他,有没有关心过我?就当我是门门账(杭州话理所应当)的。是,我福气不好,老公的福享不到,儿子的福也享不到。福气都让别人拿去了。我就是命苦。他没了,剩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我本来就最讨厌一个人。他走了,我怎么办?我怎么办!”
鲁子敬深吸一口气,就是说不出那句“我来管你”。
杨美华看他的样子愈发来气,对大姨说:“你看看他你看看他,不来一肚子气,来了两肚子气。”说完冲进小房间,开始从书架上往外扔书,一边扔一边说,“读书有什么用,读了书也不懂道理。每天就知道躲在房间里上网、看书,家里的事情一点都不管!”
鲁子敬赶过去。
“啪!”一本书正好砸在鲁子敬脸上。
鲁子敬接住,是他送给老爸那套精装版《大秦帝国》中的一本。“书不准扔!”他怒了,冲进去拉开杨美华,把她塞到大姨那里,“你再敢扔老爸的书试试?!”
杨美华:“我就扔,这个家里的东西我说了算,你管不着!”
鲁子敬:“其它东西我不管,书你不要,我要,我都搬走!”
杨美华:“还有你的东西,全都搬走,不要留在我家里!今天你不搬清爽,我就全部扔掉,烧掉!”
大姨把杨美华拉到大房间去了,关上门。
鲁子敬坐在地板上。小房间是他的房间,从初中到工作,他在这里住了整整十年,做试卷、打游戏、看小说,整个青春岁月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他去北京后,这里就成了老爸的书房,两个柜子里都是他们的书。小时候是他看老爸的书,后来是老爸看他买的书。父子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书来传递。
所以扔书,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用了两个小时,鲁子敬把房间里里外外全部整理了一遍。所有的书都分门别类捆好搬到车上;他读书时留下的笔记、值得纪念的东西也都打包运走;老爸的钓鱼装备也搬进后备箱,反正他的七座车空间够大。房间一下子变得空****,仿佛被清空了记忆。
杨美华站在门口对大姨说:“你看看他像什么样子。”
大姨叹了口气,她能说什么?说了有用吗?
收拾完东西,鲁子敬给她们点了外卖当晚饭就走了。杨美华容不下老爸的记忆,他也不想再面对她半刻。有大姨在,杨美华不会寻短见的。老爸的走对她来说是种解脱,甚至是新生活的开始。你不要老爸,我要。
至于亲情,对不起,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怨。
看到鲁子敬拉了一车书回来,姜小柔也很是无语。鲁子敬甚至不让鲁越去碰那些书,把家里几个柜架上的东西全部拿下来重新归置,好腾出放书的地方。姜小柔劝鲁子敬:“先放着好了,慢慢整理。”
鲁子敬头也不抬的说:“不行,今天必须整理完。”